分享更多
字体:

河南担保业变形背后:政府维稳心态被看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0: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刘永

  虽然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众多出事的担保公司与理财客户之间的矛盾现在仍然算得上是河南当前最主要的矛盾。

  郑州市经七路财鑫宾馆整整两层楼,是解决这个矛盾最重要的场所。许多专案组成员在这里办公,通常对一个出事的担保公司设立一个专案组,负责人由至少一名从郑州市各个厅局抽调来的处级干部领衔,每个办案组都配备有公检法工作人员。

  正在此时,国内同样以民间金融著称的温州成为民间金融改革试点地区,而在河南民间金融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河南许多担保公司纷纷开始“变形”。其中既有努力谋求合法化者,也有不少担保公司改头换面之后,仍旧行走于灰色地带。

  “5·31”大限?

  “政府现在的维稳心态,被许多担保公司老总看透,即便是手里有钱,也赖着不还。”

  去年以来,郑州市原有1000多家担保公司,在这1000多家担保公司中,被立案的担保公司就有28家。

  这些担保公司进入的门槛很低,往往手里有个几十万元,通过注册公司增资后,将公司办公场所弄得豪华气派就可以开展业务了。而理财客户在高息的诱惑下,把钱收回来的第二天就恨不得再把钱投进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担保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去年一年,担保公司的人都会有一种幻觉,觉得除了担保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人都像是笨蛋,因为他们又辛苦又不赚钱。”

  在河南担保业崩盘之后,政府本着维稳的考虑,尽量让事态不扩大化,这使得尽管“河南担保业80%都出事”但免于走上司法程序。于是理财客户、借款方和担保公司之间形成了三角债。

  “政府现在的维稳心态,被许多担保公司老总看透,即便是手里有钱,也赖着不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担保公司老板也知道政府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现在就拖着。

  郑州市金水区去年年底计划出台一份文件,要求在2012年5月31日之前,必须把客户的资金还上,还不上的就要按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来“动真格的”。虽然这份文件最后没有被金水区政府认可,但在理财客户那里,这曾是一个巨大的安慰。眼看着这个限期过去了,政府却还迟迟没有动静,这让许多理财客户都变得焦躁起来。

  “有的担保公司是有能力还钱的,但他不愿意还。一旦把钱还了,他自己就成了穷光蛋。当初暴利挣到的钱,一下子就什么都没有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2011年河南担保公司一个普遍情况是,在担保公司注册登记上,还有一个实际的幕后投资人,然后这个人再另外成立一个投资公司,然后自己为自己担保。而这个幕后投资人往往拥有一个实体企业,比如房地产公司。

  变异之法

  少部分嗅觉比较灵敏、经营比较稳健的担保公司在去年7、8月份就开始将公司名字中的“担保”两个字去掉。

  “私募股权投资”是变异的一种,所谓私募股权投资,即成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法律允许合伙人可以在2名到50名之间。

  但这种投资形式只是从法律上规避了一些风险。按照国家规定,目前合伙企业是不允许有固定收益的,一有约定的收益,那就是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是按照国家法律,私募股权投资却可以有约定的具体收益,一般收益在月息2分左右。

  找到这个从法律上可以规避的“框”之后,接下来就是找一些高净值人群一块参与合伙,以这个形式来为理财做掩护。并没有什么具体额度,但通常以10万元为起点。跟以前担保公司没有什么两样,只是需要办理一些财务手续,以便在必要时让监管者看起来是往自己的合伙企业里投的。

  投进“自己的合伙企业”之后,这些资金会带着资本的贪婪,借给那些与担保公司同样的客户。和以前的担保公司唯一的不同在于,私募股权投资者不超过50名。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早在2010年河南担保业乱象频发时,就有人开始研究私募投资。“这也不能说大家都是恶意的,因为按照以前的投资方式,风险确实太大。”

  据了解,少部分嗅觉比较灵敏、经营比较稳健的担保公司在去年7、8月份就开始将公司名字中的“担保”两个字去掉,“一方面是准备对业务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河南担保业被搞臭了,让人一听到担保公司就感到倒胃口。”那位业内人士说。

  此外,还有许多担保公司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纷纷改成“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以及“产权投资公司”等名称。“有些转型比较早的,在如今的形式下一个月也能做到上亿元的规模。”

  资产管理公司是个筐,很多类金融的业务都可以做。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从国务院提出温州金融改革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因为温州的相关政策里边,明确地有资产管理公司从事资产交易等内容。

  除了上述变异形式外,河南许多担保公司都把目光转到了小额贷款公司上来。他们看中的是温州金融改革中国家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变的政策。而一旦转成村镇银行,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吸收公众资金。

  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很难拿到通行证。而事实上,在民间金融管理上,也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例如小额贷款公司是由河南省省金融办批复的,担保公司则是归工信厅管,村镇银行由银监会管理。

  高科技“马甲”

  “很多行业,一算净利润很可怜,但这个行业能够保证在10%左右,投资收益已经很高了。但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不明朗,政府的规则设定比较多。”

  与换了个马甲继续开展投资担保业务的“私募股权投资”相比,摇身变为高科技农业公司的老板们则需要更大的神通。而许多涉足高科技农业的担保界人士看中的是国家对高科技农业的财政补贴。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其惯常的操作手法是,在与当地政府领导有较好关系的某地注册一个高科技农业公司。有三种可能获利的途径:“一种是以发展高科技农业项目为名,以较低价格获得一些土地;第二种是正儿八经地搞个蔬菜大棚种种菜,有国家财政补贴做支撑,运作一个农业项目;第三就是干脆把财政补贴于高科技农业的资金套出来一部分,再投到担保公司里,以这些钱作为本金往外边放债。”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人前来投资自然正中下怀,满足了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记者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亲眼所见,郑州市一个担保公司在某县以高科技农业的名义圈了一片地后,隔三岔五拉着一车又一车的理财客户去参观他的“实体经济”,说要在这里搞一个高科技绿色生态园。许多理财客户在眼见为实后,又会将闲散资金放到担保公司里去理财。

  不过也有一些担保公司又回到了担保业合规的老路上,光吃担保费,不吃息差,也不摸钱。这也是之前所谓的郑州模式。光吃担保费,谈不上赔本,只是利润比较少而已。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以1000万元为例,3%的担保费,赚30万元,除掉各种成本,净赚20万元。

  虽然河南方面没有迹象表明在民间金融政策上有松动,但是温州金融改革也让河南担保业人士精神为之一振。“咱们国家民间金融市场刚刚发展,发展空间也比较大。从回报率来说,如果这个行业成本控制好的话,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上述一位业内人士说,“很多行业,一算净利润很可怜,但这个行业能够保证在10%左右,投资收益已经很高了。但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不明朗,政府的规则设定比较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