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苏射阳湖消失背后:占补平衡鲸吞湖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0: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童海华

  围垦湖泊每亩获益可高达上百万元

  古邗沟码头遗址旁,密集地停放着数十艘各类大小船只。填充着几十艘船只的湖泊,更加显得逼仄狭小。这就是位于江苏盐城、扬州、泰州、淮安交界处里下河地区的射阳湖。

  2011年年底在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湖泊论坛上传来的消息,射阳湖成为江苏省自1980年以来消失的11个湖泊中的最大的一个。

  记者眼前的射阳湖,并没有完全消失,尚有大约七八平方公里,不大的湖面连通着四条河汊,河汊边上密集地分布着鱼塘。

  站在湖畔,谁能想到这个湖曾经的面积竟是现在的几十倍那么大。什么原因导致射阳湖消失的如此之快?《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进行调查。

  从140平方公里减到7平方公里

  由京杭大运河畔的扬州市宝应县城驱车往东约20公里,便来到了射阳湖镇。

  采访前,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射阳湖上的千里芦苇荡,曾经是里下河风光中的一绝,但现在放眼望去,却再也见不到传说中的芦荡风光。

  在射阳湖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对射阳湖没有了记忆。本报记者向一些年轻一点的人打听射阳湖的位置,大部分年轻人竟然不知道他们从小居住的射阳湖镇有个射阳湖。

  84岁的王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这里的湖泊一眼望不到边,清粼粼的湖水一眼能看到底,一到夏天,生长的湖边的射阳湖镇居民便扑通扑通地跳到湖里游泳抓鱼。

  可是如今的湖水,已呈现墨绿色,湖面上漂浮着青苔和浮萍,不但不能洗衣洗东西,湖里的鱼虾也是越来越少。

  射阳湖历史上曾是苏北最大的湖泊。宝应县水务局射阳湖镇水务站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射阳湖在解放初期大约有130~140平方公里,后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减少到70多平方公里。如今在宝应县境内只剩下七八平方公里大。

  不仅如此,宝应县境内的一些比较大的湖泊近年来也是同样缩小的厉害。宝应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宝应湖解放前面积是191平方公里,解放后缩小到80平方公里,而现在仅仅有27.55平方公里。

  侵蚀湖泊两大“黑手”浮出水面

  记者在射阳湖码头采访时,看到一台水陆两用的挖掘机正停在码头上修理。挖掘机的主人告诉记者,这台挖掘机主要用于湖面的鱼塘填坝,清理鱼塘淤泥。每挖一立方米50元钱。这种水陆两用挖掘机在射阳湖一带的兴起正是源于人们大规模的围湖养鱼。

  在王大爷的记忆中,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向湖面要田地,要粮食,人们不断地填湖,围垦,湖面缩小了近一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为了向湖里获取更多的水产品,开始在湖面围湖养殖。

  在射阳湖边,记者看到湖对岸的一些圩上长着一排排杨树,王大爷说,“这些都是近20年来围湖养殖填起来的圩,圩内就成了搞养殖的池塘。”

  养殖户为了看守鱼塘方便,先是在湖中的堤坝上盖个小屋;后来,又在堤坝上种上了树、养起了牲畜……这样,在湖上,便多了不少的“村庄”,湖面也就受到越来越多的侵占。

  老谢告诉记者,连接射阳湖镇的老桥和新桥是一条河,这条河往东的一大片民宅,此前全是湖面,后来慢慢被圩子分割了,被淤泥淤积了,长起了成片的芦苇荡。后来芦苇荡消失了,变成了村子,又成为了射阳湖镇的一部分。

  这种围湖养殖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亩湖面用于养殖每年的收益要达到2000元~4500元之间。如今,各乡镇和各村很大一部分收入就是通过收取湖面的养殖租金获取,一般每亩湖面每年要收取400元的租金,最高的时候则达到了700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围湖养殖外,湖面快速缩小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填湖。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一些村子都十分积极地向当地国土部门争取土地复垦项目。而一些湖边的村子则将目光投向了湖面,通过填湖获得更多的耕地。然后通过易地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将这些耕地指标转卖给苏南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这样的话,有的村镇就能获得高额的土地收益,每亩获益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元。

  近年来,苏南地区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为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苏南往往采取异地有偿调剂占补平衡指标来获得土地指标。而由于苏南地价远远高于苏北地区,2010年,江苏全省综合地价为800.17 元/m2,苏南综合地价为852.84 元/m2,而苏北综合地价为仅为622.75 元/m2,苏北地区土地复垦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也十分乐于将自己多出来的土地指标有偿调剂给苏南地区。根据《宝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期间,宝应县将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不少于83805亩。

  本报记者从苏州市国土局了解到,2011年,该市通过协商易地有偿调剂占补平衡指标面积10167亩。“十一五”期间,苏北的盐城市向苏南等地区易地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0.4万亩。

  “下一涨三”到“下一涨八”

  随着湖泊面积的减少,射阳湖镇的人也正渐渐体会到他们母亲湖的重要性。射阳湖镇水务站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湖泊面积大面积的减少,一个直接的影响则是湖泊的蓄水能力减少,导致抗洪能力大大降低。如今,下雨时,河道和湖面一天就能上涨1米,而在几十年前,哪怕下暴雨,河道和湖面也最多上涨10-20毫米。根据测算,30年前,在射阳湖地区下一毫米的雨,河面和湖泊水位上涨约3毫米。现在下一毫米的雨,湖面和湖泊水面要上涨10-13毫米。

  记者从江苏省水利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射阳湖所在的里下河腹部地区自由水面由1965年的1073平方千米降为目前的54.2平方千米,暴雨后水位涨幅也由“下一涨三”发展到目前的“下一涨八”。

  水位涨了,就不断加高围堤坝,堤坝越来越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河道和湖泊蓄水抗洪能力的减少,如今,每到雨季,各级水务水利部门便如临大敌。本报记者在江苏省水利厅采访期间便发现,由于正值雨季,水利厅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被下派到各地协助指导抗洪工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