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兴水惠民润齐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13:59 来源: 中国财经报

  ——山东财政大投入、水利大发展纪实(上篇)

  本报记者 解希民 丛培德 王海红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优美的岸线,形态各异的生态岛,连绵不绝一直伸向天边。

  白浪河、虞河、张面河像三条蔚蓝色的飘带,在中心市区自南向北“川”城而过。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碧树如云……水和森林的气息顺着河道吹进了城市,改变着潍坊的“小气候”,让这座典型的北方城市平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

  当自然的河水、湿地、森林融入潍坊,成为城市的“背景”和“底色”的时候,被改造的“三河”又回过头来,改变着这座城市……

  这就是记者眼中的“水城”潍坊,这就是潍坊著名的“三河”工程。

  潍坊“三河”治理,可谓是山东做好水文章的一个典范。

  为实现“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十一五”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山东启动了大水网建设,齐鲁大地一批市域和县域水网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城乡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水利大发展带来的实惠。

  大旱“烤”验山东

  山东之长在水,山东之短在水,山东发展之痛也在水。

  有一组数字,让山东既为之自豪,又为之不安:山东以占全国1%左右的水资源量,灌溉着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出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约占全国7%的人口,支撑了占全国10%左右的经济总量。

  自豪,是因为山东人民多年来在解决水的问题上孜孜以求,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拦蓄地表水,开发地下水,引蓄黄河水,调引长江水,推行节约用水,利用非常规水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效巨大。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8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1%;遇中等偏上干旱,可实现有旱象无旱灾;在严重缺水的山东生活的人们,并感觉不到明显的缺水。可以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地能想到的方法,山东都已想到;常规性的开源节流措施,山东都以最积极的态度付诸实施。

  不安,是因为这组数字揭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极限,水资源和水环境已不堪重负。

  据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高希星介绍,山东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为3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年用水缺口达40亿立方米。

  2011年,山东遭遇了极其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旱情为6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到百年一遇,全省有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接近总量的近半。

  大旱“烤”验山东,也给山东敲响了警钟。

  山东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灾害威胁三大水问题并存,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自然禀赋条件无法改变。面对日益突出的三大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水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必须探寻一条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山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补短板、破瓶颈。立足省情,山东省提出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确定了六大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要求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落实保障措施。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全面贯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节水优先、强化保护、量水而行的治水理念,坚持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问题,加快建设湖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的现代水网,全面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

  于是,“坚持依法管水、科学用水、统筹治水,强力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山东治水的基本方略。

  记者在山东采访时,无论是在财政厅还是在水利厅,时常听人们提到2011年这个年份。2011年是山东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省政府率先出台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率先构建起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召开了最高规格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吹响了山东水利现代化的进军号。

  这一年,山东在全省掀起了兴修水利的新高潮;这一年,是山东多年来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年,目的只有一个——做大水文章。

  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水利资金

  水利大发展,需要财政大投入。

  “在山东这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水利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水源就是财源。”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向记者介绍,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2011年,山东省财政累计筹集并拨付各类水利资金135.3亿元,比2010年增加35.1亿元,增长35%,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投入总量最大、增长最多的年份。

  客观地说,山东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人均财政支出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那么,加快水利建设,钱从哪里来?

  为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山东省财政部门不等不靠,积极开拓思路,进行机制创新,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水利资金。

  围绕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政策。山东省财政厅综合处副处长侯乃弘介绍说,山东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延长至2020年,并重新确定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具体包括: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提取3%;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按照“三税”实际缴纳额征收1%;从中央对地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中提取3%;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15%。同时,山东省财政厅、水利厅专门出台办法,确定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按照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并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管理。

  为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山东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机制,积极采取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政府平台投融资等方式,广泛调动农民群众、金融资本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2010年,山东省政府组建成立了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投融资和资产运营管理等工作,目前已累计投入注册资本金8.87亿元,完成水利公益性项目融资1.96亿元。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国健告诉记者,在水利建设中,山东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水利预算投入,切实增加水利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以及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确保财政预算内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

  “真金白银”的实惠促使各地掀起水利投入机制探索创新的高潮。潍坊市财政局副局长刘锡田介绍说,潍坊积极探索面向水利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利投融资平台进行直接、间接融资,创新信贷产品,增加水利建设中信贷资金投入。鼓励采取产权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盘活水利固定资产。该市组建了潍坊水利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融资8亿元,为潍坊率先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变“水瓶颈”为“水支撑”

  将“挤”出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山东省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变“水瓶颈”为“水支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胶东调水干线及其配套工程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五年攻坚战拉开序幕,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临沂大做水文章,让城市活起来,美起来——

  过去,万顷沂河是临沂城区拓展的“界河”,城市生产力布局限于河西。200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沂河作为城市“东进西扩”的中轴线,为“水城”建设开辟了全新思路。

  “水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土地。”临沂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父笑宜说,临沂水资源占全省1/6,建设水城、宜居城市的条件得天独厚。1997年,智慧的临沂人改千年治水经验由疏为蓄,迅速扩大了沂河、祊河、涑河水面。近几年,沂河上再起7座拦河蓄水闸坝,使沂河流经城区面积达到48.5平方公里,临沂由此成为波光粼粼的“大水城”。

  为做好水文章,临沂市从沂河、祊河、柳青河等8条河流除污治理切入,对河流沿岸进行大手笔规划整治,建设了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的330公里景观大道,配套建设36处滨河公园和文化长廊、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使八河沿线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尽显生态美城的醉人风貌。

  不仅仅临沂,走马齐鲁大地,水利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市域、县域水网和水利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水利保发展。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和胶东调水工程等调水大动脉构成的山东水网框架基本搭建,一批区域水网陆续建成使用,建成各类水资源调配工程123万处,年总供水能力达到280亿立方米。

  水利保安全。以水库、河道、蓄滞洪区为框架的全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规划,全面完成了158座大中型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点区域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

  水利保生态。围绕生态省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万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131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减少53.6%,地表水水质基本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

  水利保民生。自2005年以来,先后支持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全省建成农村自来水工程1.3万多处,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610万人,集中解决了1175万农村居民和8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山东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由2004年底的42.6%提高到91%。

  水利保丰收。建成各类灌区3万多处,有效灌溉面积从建国初的372万亩发展到73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500万亩,连续多年保持农业灌溉用水“零增长”,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有了水利,种地才有底气。”山东省郯城县清泉寺灌区红花镇农民用水协会大新分会管理员牛少顿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