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普京首访彰显中俄关系的“基石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0: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5日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这是普京重任总统后首次访问中国,同时作为他的第一次国事访问,舆论更加关注其重返克林姆林宫后的外交战略,以及如何与中国协调应对各种挑战。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国内外环境已经与多年以前大不一样。在俄罗斯内部,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普京的统治构成了压力,而经济增长与转型的紧迫性也需要普京拿出有效的改革措施;而在外部,竞选期间普京就遭到了美国恶意的阻击,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吸引俄罗斯更加重视其远东地区,比如成立远东地区发展部、重新武装太平洋舰队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需要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支持。

  在这种国内外环境之下,普京在经济上会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以期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普京此次来访前为《人民日报》撰写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的文章中,普京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两国中期目标是在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而为实现上述目标,普京提出了各种建议,包括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货币结算、油气贸易与核能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在国际问题上,两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首先,就像普京所说,中俄两国间没有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成见,两国关系非常稳固,不受当前局势的影响。其次,两国都认为如果在国际问题上缺少中俄的参与,而且不考虑中俄两国的关切与利益,任何的国际问题议题都无法讨论和落实。因此,两国都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推进两国的合作,对巩固和发展俄中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负有共同责任。

  与过去不同的是,尽管普京对美国极为不信任并在反导问题上拒不妥协,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仍然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纠缠状态,即使俄罗斯也开始重视其太平洋国家的身份,这不过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种反应。但是,中国正在遭受美国来自东部海洋上的战略性包围,南海问题升级威胁到了中国的能源与贸易运输线,缅甸的改革也对中国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方案造成了影响,而印度也加强了在我藏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并试图介入南海纠纷。

  因此,尽管中俄在政治与军事上共同面临着一些挑战,并促使两国加强合作,但中国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方,从而呈现出内部不平衡的特性。事实上,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向越南军售的行为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两国也迟迟无法达成巨额的油气贸易协议,在投资与远东开发方面,俄罗斯对中国资金也比较保守,尽管俄罗斯有着自己的利益,鉴于俄罗斯发展经济的紧迫性以及动荡的国际局势,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事实上有更大的空间,俄中仍需强化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中俄对该组织的作用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对于俄罗斯而言,中亚是其历史遗产的一部分,普京更热衷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在安全领域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而中国更为重视上合组织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一体化。我们认为,上合组织应该有助于消除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分歧,并为更紧密的合作打下基础。

  正如普京总统所言,这个世界正经历复杂深刻变化,比如遭遇严峻的世界和地区安全挑战、国际法准则遭到的擅自解读的企图、经济与金融动荡等,在这种背景下,中俄进一步提升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世界的稳定与两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两国加深彼此的信任、尊重与合作,中俄作为稳定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