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学者称中俄经济缺乏互补影响普京能源对话态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1: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中俄“全面升级”剑指何方

  本报记者 王丽颖

  中俄关系进一步升温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国来说都是一种暗示,这或是两国故意给“别人看的”战略合作。

  “欧亚联盟”寄托了普京“复活苏联”的梦想,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环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体。

  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这是普京重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也是第三次坐镇克里姆林宫后第八次访华,其外交政策走向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据新华社消息,中俄双方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签署了11项合作文本。

  中俄空前依赖彼此

  从中俄双方领导人的发言基调来看,中俄两国合作已经到了“全面升级”的阶段,这意味着两国已经到了一种“无所不谈,无所不涉及的境界”。

  访问前夕,普京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里写到:“在经济和金融动荡的今天,两国合作伙伴关系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和地区安全问题也在考验和挑战两国的合作,一针见血地暗示了今后两国合作的重点。”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球处于中、美、俄三国博弈的关键时期,在俄美关系不冷不热的背景下,普京访华释放给世界的信号是,两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合作意义远远大于其具体的经贸合作。

  崔新生表示,普京很可能连续执政12年,这意味着他能通过一系列战略措施重振俄罗斯大国梦的计划,他追求平稳发展,而此时此刻正是他“打好地基”的关键时刻,与中国展开各领域的合作就是对美国的直接牵制。

  此前有分析表示,中俄两国均存在地缘政治平衡问题。在美国把60%的军舰部署在亚太地区后,对中国形成的“包围”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俄罗斯来说也存在不少战略担忧,比如美国与北约正打算从俄罗斯手中夺取稀土、铀等战略资源丰富的蒙古,并将其发展成东扩的“终极阵地”。崔新生认为,中俄关系进一步升温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国来说都是一种暗示,这或是两国故意给“别人看的”战略合作。

  能源对话仍有空间

  除了地缘政治安全合作,普京的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是中方高度关注的另一面。控制欲极强的普京上台后,不仅推崇将能源企业实行严格的国有化控制,还打算对独联体和中东的能源加以控制。

  复旦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刘军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两国的合作虽然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中国方面更希望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问题上建立一种直接的“双边对话机制”,而不是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联盟组织共同对话,这样不利于商贸合作。但现在的问题是,普京极力推崇独联体的“欧亚联盟”组织,希望三国在2015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届时将实现资金、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动。

  目前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崔新生认为,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不强,这是普京不愿让步的主要原因。能源工业是支撑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更是俄罗斯内政外交的“王牌”,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普京如果想尽快摆脱经济转型的困境,就该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协商措施。事实上,独联体国家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并不容易实现,这个组织表面看做到了“不同速但很同心协力”抱团发展的趋势,事实上现阶段也只是“光签文件不做事”的尴尬境地,所以普京重新凝合独联体力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有媒体分析,“欧亚联盟”寄托了普京“复活苏联”的梦想,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环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体,将之塑造为欧亚地域内的核心力量集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