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走出危机欧盟得靠自己(课堂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01: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朱胜利 实习生 王玥

  欧洲经济已经处于衰退,还没看到经济复苏的迹象,美国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是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欧盟也应该这样。”

  东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分别于1996年、2004年、200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齐聚东南大学,“会诊”中国经济。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在欧元区不断蔓延;希腊是走是留,将是整个欧债危机的分水岭,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是否会面临解体风险?

  对此,莫里斯说,“希腊也在考量: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退出欧元区之间到底哪个成本更高”,他说,“统一货币体制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升资源,如果非要退出这个体系,成功与否也很难说。”普雷斯科特则认为,欧盟应该要靠市场力量来脱困,他指出,“欧洲经济已经处于衰退,还没看到经济复苏的迹象,美国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是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欧盟也应该这样。”

  对于市场普遍担心,欧元区危机的恶化,可能已经影响到亚洲这个“活力仅存”的地区,普雷斯科特谨慎地说,“这对亚洲、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还不知道,有待继续观察和研究。”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菲尔普斯坦言,中国目前面临重要的转折点,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困难。“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是生产率。”他说,中国生产大量低价的原材料产品,却被其他国家加工后高价销售,而创新则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感慨道,“创新一直是中国的热门话题,也有人说创新在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说,“这么多年,创新在中国进展太慢了,中国经济发展仍以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和损害环境驱动。”

  莫里斯坦言,他自己常常有这样的迷茫,“到底大学的功能应怎样被赋予?是培养工程师还是理论师?”思考再三,他最终的结论是:大学应该明确成为发明创造的摇篮,成为新点子、原创性的集散地。

  “社会需要专业的高精尖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应从大学走出来。因为这些创造力和原创性,都是这些学科进行发展的原因,高校的创造力,也是整个社会创新的原动力。”莫里斯说。

  “这就要求大学的教授,要始终处于他们所在行业的前沿,前沿到有时他们所研究的问题还不知道答案,并鼓励学生走到不确定的问题的前沿,探索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莫里斯认为,好大学就是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从问题中判断有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从而实现大学的使命——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知识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