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全球央行大放水概率较高但效果存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10:2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全球央行大放水会不会重来

  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概率较高,但效果存疑。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通胀与出口的两难。

  希腊退出欧元区已成为时下各国决策层所必须应对的风险,包括中国在内,各国政府及央行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以免被黑天鹅打个措手不及。经历2008年雷曼破产后,决策层与市场都不敢再对“大而不能倒”抱以侥幸心理,切实做好防备,将风险及早置于可控范围内,才是应对之策。

  在希腊退区事宜上,有评论指出,希腊无序退出欧元区将给全球贸易、金融市场、银行系统和总体信心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可能超过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这绝非危言耸听。从绝对值来看,希腊的债务规模约为4000亿欧元,的确比不上雷曼破产时的6000亿美元,但考虑到希腊退区对其他重债国家的冲击,仅目前岌岌可危的西班牙债务便已达8000亿欧元,两国联手所可能带来的破坏力,将远超市场想象。

  这也令市场猜测,全球央行的大放水会不会二度重来?毕竟,仅凭欧洲的力量,并不足以应对如此大规模的金融海啸。3月30日达成的协议显示,扩容后的欧洲防火墙总规模约为8000亿欧元,远无法应对极端情况的发生。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欧债危机的恶化将带来全球央行的新一轮量化;摩根士丹利更看好美联储6月19日议息会议将推出QE3。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的宽松政策尚存悬念,澳洲央行已开始大幅降息。6月5日,澳洲央行公布6月利率决议,将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3.50%,符合市场预期。这已是澳洲央行连续第二个月降息。在此之前,5月1日,澳洲央行曾意外降息50个基点。相关信息显示,本周还将有加拿大、英国及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定,其中,市场预期,受西班牙深陷银行业危机影响,欧洲央行也将加入降息的队列。全球的降息潮可能就此拉开序幕。

  面对可能的全球宽松,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首先,放水会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我们对时下各国的政策空间加以分析。

  从经济增长看,一季度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大幅低于预期,英国陷入衰退,欧元区零增长;从就业形势看,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反弹,欧元区失业率飙升至历史高位;从通胀形势看,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美、欧、英、日四国的CPI均处于下降区间,日本更处于轻微的通缩状态,5月核心CPI同比为-0.8%。综合分析表明,各国央行推行量化的动力十足,而对物价造成的压力短期来看并不会很大,央行有足够的放水空间。

  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概率较高,但效果存疑。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通胀与出口的两难。

  第二个问题是,央行放水会不会有效,对中国影响如何?这与宽松政策能否刺激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相比于2008年,时下宽松政策能起到的效果显然没有那么明显,因在前一轮刺激过程中,市场需求多被透支,各国负债累累:美国面临着“财政悬崖”,日本债务比例居高不下,欧债危机则成为时下最大的风险源。更重要的还有中国,地方债、铁道债及民间借贷危机使得中国再难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环顾全球,市场需求的不振使得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只可能令通胀水涨船高,让世界分摊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央行的放水意味着外部流动性的宽松,若刻意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粘性,将带来新一轮输入型通货膨胀,而国内通胀形势本不乐观;但若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抵消外部宽松所带来的影响,又将对出口构成打击。这是一个两难格局。为应对可能的危机,中国需要在内需及民间投资方面下功夫,这是新的增长点,也需要制度环境的保障,只有在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环境下,需求才会迸发。也意味着要坚持改革的深化。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概率较高,但效果存疑。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通胀与出口的两难。为应对可能的危机,中国需要在内需及民间投资方面下功夫,还需要中国在制度环境方面坚定的推动改革。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者:安邦咨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