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红十字会副会长称捐款减少因无大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3:31 来源: 深圳商报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红十字会举办开放日活动,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赵白鸽透露,红十字会接收的捐款没有因为“郭美美事件”而骤减,减少的仅是个人现金捐款,这与最近一年全国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当谈及“郭美美事件”以来遭受的质疑和压力时,赵白鸽也表示“我们挺得住”,并呼吁公众给予红十字会理性、公正的评价。

  宁少捐款,不要天灾

  张国栋:“挺得住”当然好,没有“骤减”也令人欣慰,但赵副会长把个人现金捐款减少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这话听来让人感到别扭。其潜台词是:不是我们无能,是老天爷太不“帮忙”了,如果“最近一年”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而且等级重大,个人现金捐款仍会源源而来。

  事实也许不假,但话却不该这么说。如果捐款减少,是因为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话,那么,我们宁愿要这样的“减少”,因为捐款再多也不足以挽回灾害造成损失,比如生命。企业捐款能够抵税,而国企的捐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掏的并不是“自己”的钱,相形之下,个人现金捐款显得更为纯粹,它的减少直接意味着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要想让公众给予红十字会理性、公正的评价,就不应“顾左右而言他”。

  改头换面不能靠“挺”

  薛世君:去年6月,“郭美美事件”引发了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事后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7月份全国社会捐款数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了86.6%。当时赵白鸽坦言,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的影响是“三天毁掉一百年”。事隔一年,说法竟然有了180度大转弯?就算企业捐款和国际捐款并没有减少,减少的只是个人现金捐款,这恰恰能表明民意所向,这是大家在“用脚投票”。

  应对舆论质疑和社会压力,不是一个“挺得住”或“挺不住”的问题,光靠“挺”,显然无法重建慈善机构被透支的社会信任,还是得靠涅槃重生的勇气、自查自纠的行动。只有逐步通过透明、公正的科学管理,涤除“做假账”、“天价消费”等弊端,重树扶危济困的慈善形象,才能重赢社会信任。

  控烟卖国论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控烟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召开的“2012年世界无烟日主题报告发布会”,总结了中国烟草业对控烟工作的三种干扰方式:直接干扰政策制定、以科学策略欺骗消费者、通过促销赞助营造正面形象。早在参加世卫组织《控烟公约》谈判时,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位官员就曾指着卫生部官员大骂,“你们要控烟?我告诉你们,这是在卖国,你们是公务员,工资的1/10都是拿我们的钱!”

  烟草业真能挟持财政收入吗

  李宁:据报道,2011年,烟草业销售总额达到10111.4亿元,实现工商税利7529亿元,上缴财政6001.18亿元。控烟真的会让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吗?显然不是。假如控烟成效显著,烟草消费下降,那么其他消费就会替代上升。只要是消费,就会产生税收,都会对国家财政收入形成贡献。如果这1万亿烟草消费用在日常生活品上,那么就会带动整个工业和零售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非财政收入这一单一指标能够比拟。烟草官员的“控烟卖国论”,无非就是为了维护烟草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

  比烟瘾更可怕的是“政绩烟瘾”

  张培元:反向解读“控烟就是卖国”,某些官员的潜台词及潜在逻辑就是,大力发展烟草业就是爱国,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吸烟就是爱国,所有人都来买烟、以喷云吐雾的大无畏精神支持烟草业发展就是爱国。中国控烟工作推行多年仍步履艰难,阻力不仅仅在于烟草系统官员,更在于更高层面的公权理念。

  比烟瘾更可怕的是“政绩烟瘾”,只缘政绩障目,不见烟草危害。有了畸形的“烟草财政”,才有畸形的业态。

  □ 胡 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