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假如中国没有高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3:31 来源: 深圳商报

  高考第一天,《参考消息》援引了一些外电对中国高考的报道,其中《金融时报》一篇文章里写道:“几乎没有人认为高考对中国有好处,即便是政府官员。几乎所有人都批评高考,说这种考试考的是耐力而不是智力。为了备考,学生大多努力记住过去的考题并猜测今年的考题。没有人认为这是挑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复制者的好办法”。

  外媒们同时还列举了一些事例以证明其观点,比如湖北的学生集体注射氨基酸,学生们被迫剪掉头发(以尽量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力),女学生服用避孕药以避免月经,河北毕业班老师自杀,等等。

  无疑,外国媒体看到的现象是中国高考真实的一面,但他们总结出来的“几乎没有人认为高考对中国有好处”的结论却很有点一厢情愿了。

  对很多参加过高考的中国人来说,高考确实意味着青春时期很痛苦的一段回忆,但是,因此就认为高考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我坚决不同意。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中国没有高考,你的世界会怎样?我一位参加过高考的长辈说他会在农家院里喂鸡鸭,这位已经接近退休的中学校长,在1977年听说恢复高考的时候,还在田里施肥,扔下锄头就回去找教科书;我一位正在某公司当高管的朋友则说他可能“也就是北京街头工地上的一个农民工”;还有一位则说,“初中喜欢逞勇斗狠,要不高考的话,没准就成街头混混了,说不准年少无知加入黑社会”。至于我,大概已经是某县城里的一名下岗工人了吧——就像没参加过高考的家兄那样。

  事实是,中国的高考纵有种种不是,但对于太多的人来说,它起到了改变命运的作用。有人把高考比作“第二次投胎”,这夸张了,但从现实看,高考确实是迄今为止中国平民子弟合法向上流动的最后、最通畅也是最公平的一条通道,你只需努力学习,就有可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条通道在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利益分割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高考最大的弊端是一考定终身,是对素质教育的反动,是对人才的折磨,对此大多数人感同身受。但考虑到中国目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极大,腐败众多的现状,又必须有所取舍。如果我们取消了高考或者对目前的高考形式作出重大改革后,是否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如果无法保证,则不如全力呵护目前围绕高考所建立的这一“脆弱的公平”。

  在当下各地进行的高考改革中,最重头的一项是高校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摒弃八股式的考试,发现有特长,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使那些本不适应高考的人才也不得已被收入高校榖中。自主招生的实质是把现在高考的统一标准变成了个别标准,以主观评价介入客观评价,这当然有其优点,但如果操作不好,所托非人,却很有可能在追求公平同时又制造了新的不公平,沦为与保送、特招、推荐、加分等各种制度一样的“鸡肋”。

  从长远看,以受教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论,“没有高考”应是我们社会追求的一大目标,毕竟,都能上大学,人人所欲也,但现实的条件却更不能忽视,中国的教育总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只要大学的录取名额有限,高考在本质上就很难被废除。

  以考试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相较于世袭、举荐,科举曾以其公平、公开及公正而尽显其先进性,以至十八世纪时欧洲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以至有人称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在组织考试选拔人才方面就是行家里手,对于下一代的年轻人,我当然希望他们能够不经过高考的煎熬就能公平地走上成功之路,但如果高考在未来依旧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我们就应继续坚守。我也相信,只要真心用心,中国人有能力去其弊而得其利,把高考组织好。

  □ 信海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