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武汉被公认为全国高等教育中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18:29 来源: 《新楚商》
高等教育的城市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城市竞争力
教育、人才、科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三驾马车教育、人才、科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三驾马车

  《新楚商》杂志 实习记者 | 高万芹

  武汉是全国公认的高等教育中心。日前公布的“高等教育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武汉第四,北京最强。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为全国第一,高学历人口比重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武汉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科研机构106所,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59名。“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墙内开花墙外结果

  然而,如此优越的科教优势,并没有有效的转化为武汉发展的内生动力。实际上武汉科技成果转换并不高,很多科研成果成为“他人的嫁衣”。

  武汉大学教授、两院院士李德仁1998年在深圳高交会上讲述了一段让人痛惜的故事。

  1996年,李德仁手中有两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一是三维数码城市技术,二是空间信息与移动通讯集成技术。当时由于缺乏1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两项在全国领先的技术一直待字闺中。为此,他多次跑到省里和市里,但区区10万元,却怎么也落实不了。然而,引不起武汉市政府兴趣的技术,却受到深圳市政府的赏识。

  深圳市得知后,该市科技局大力支持,除解决相关配套的科研经费外,还一次性给予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高交会期间,看到这两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深圳市政府再次奖励10万元。就这样,全国最大的全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与武汉擦肩而过。

  2010年,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徐卫林因为“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金100万元。但是在这项成果的获奖公告上,第一完成人并不是徐卫林,而是山东如意集团的董事长邱亚夫。

  当徐卫林的成果还处于理论和模型阶段时,邱亚夫就特别有先见之明,连续3年给予徐卫林大力支持,并率先应用。此项技术现至少创造了6.6亿元利税。不过,这一大笔财富并不属于湖北,而是山东。“山东企业家成就武汉科学家”的故事在湖北各界引起巨大反应。而徐卫林也表示,他此前也曾找到本地的企业,但他们都认为现在离大规模工业化尚远,不愿投入。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光对此深有感触:“武汉大学在北京、深圳、东莞都有研究院,在外面成立的研究院比在湖北还要多,为什么呢?这些地方政府善于借脑,给予科研极大的支持,科研团队愿意到这些地方发展。”

  大学如何影响武汉

  “如今很多大学生,学习能力跟市场需求不符合。”科士威(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武汉地区的合伙人邓熙对《新楚商》记者抱怨道。

  就像斯坦福大学讲求实用、追求财富的精神对硅谷所产生的影响。一座城市的大学,也会塑造改变城市的面貌气质。在一个讲求实用主义的时代,武汉的高校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影响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基石是:以人为本、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学术至上、民主学风和创造不止。

  华中科技大学特约讲师李皞认为,大学要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和企业界密切联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当地资源优势,为区域发展做好服务。大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大学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做真正的思想者、预言者、批判者和行动者。

  “武汉的主导产业要和高校科研成果实现对接。把科技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大学教授要多研究武汉的问题,湖北的问题,把他们的研究和武汉的经济联系起来。”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希望。

  其实,武汉的科研成果一直与这个城市的发展密切联系,虽然有成果流失,但是,高等教育对这个城市的贡献还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大学,就没有光谷。”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献君说道,“光谷”从概念的提出到持续不断的生产力都离不开武汉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省委、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武汉的高校的科研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成果。到2010年,技工贸总收入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校园蕴藏着一个城市创新的最大能量,政府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