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买个可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9:59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这个40年前的经典广告在谷歌地图的技术人员那里变成了现实。就像我们的驻纽约记者徐涛文章中所写的那样,自动售货机联网不是太难的事,视频语音全球对话在现在的带宽水平下也变得很简单,网上付费也早就实现了……当广告狂人与技术Geek碰到一起的时候,这些因素重新组织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让人印象深刻的营销活动。
这是篇很漂亮的文章,它为我们描绘了生活当中大量未被开发的可能性。所以我也不是很同意徐涛在这期专栏文章中的那个观点,她说她对时尚产业的“偏见”,让她觉得很难从时尚产业中生产出来创新的公司和服务,她更相信技术公司的力量。
我想的可能恰恰相反,现在任何一个貌似很难被技术创新所覆盖所触及的行业,可能越是酝酿着不同凡响的能量,也许某个时刻,一个爆炸性的意想不到的应用就会让你产生“所有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这个应用”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催生出一间伟大的公司。
技术公司只是技术公司?在PC、互联网这些公司兀自发展着自己的注意力,创造出各种不一样的颠覆性公司之后,接下来的可能就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场不远了,他们更了解客户,更了解自己的行业特性,更知道自己的弱点,他们可能不会创造一个新技术,但他们可能是创造了一种新服务的人。就像DDB的创始人William Bernbach说起他所处的广告业一样:“我们的问题在于他们甚至不恨我们,他们只是烦透了我们。”然后才有了他重新塑造广告业,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这个行业进入到“广告狂人”那个年代。
融合所产生的变化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产品、服务、工作方式和生活。就像电在被发明之初,它只是为了照明—那是人类对光明持续永久的向往,但是当1920年代在芝加哥,生活电器用电量第一次超过照明用电量的时候,人类被证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世代了。而现在的技术正在重新复制这个路径。想想看,互联网摆脱桌子上的PC不过是刚刚开始,谁知道它未来还会在哪里发挥它的工具作用!技术和各种行业的融合是不亚于全球化的另外一种重组世界经济的潮流。
当然,全球化也还在继续。这一期的封面故事讲述了另外一种趋势:到硅谷去。中国的一些创业公司正在让自己更大程度上与创新源头硅谷接近,越来越熟练掌握第一手技术和语言能力意味着中国创业开发者的基本能力在迅速提升,而全球化更是让硅谷具备了全球性的集聚效应。有一些人发现了这些因素正在成熟,于是他们领先了一步。
最终它们的命运会怎么样?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是它们,未来也一定会有中国背景的创业公司成为硅谷创业的成功者,甚至可能不是创业公司,也有可能是腾讯这样的公司,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庆幸的是,不管是行业间的融合,还是全球化的深化,我们的记者都正在现场记录着这些变化。从我们在四地派出驻外记者开始,我们就相信自己应该是这些趋势的发现者和记录者,我们的驻外记者也正在找到自己的方向:以我们的视角,以我们的捕捉新事物的能力,去满足读者的需求,给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