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喀布尔和白沙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3 04: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旅行可以让世界的真实展现在你的眼前,而对我来说,在旅途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坎坷的经历。
我曾经用了48个小时纵穿了阿富汗,从新疆喀什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渡河后通过拉布尔山口,最终到达白沙瓦。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让我看到了战火世界中最真实的一面。
喀布尔的战争与和平
在我们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途中,“白沙瓦很危险”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也曾经为这段旅途的交通方式而争论不休。
我个人认为,白沙瓦近年发生恐怖人质事件的概率,比北京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还要低很多。而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正说明我通过了考验。于是,我们关闭了所有的通讯设备,出发了。
途经三道哨卡之后,我们到达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国际饭店。由于保卫人员的势力有限,我们不得不向多国部队的联军申请通行证和补给。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军事基地,它被如马刺一般十字交叉的铁丝网一层又一层地围着。
出了关卡后,一路上轰隆隆驶过的巡逻装甲车和呼啸而过的飞机,都让我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在被监视。在我们途径喀布尔之时,这个曾经炮火纷飞的战地,虽然已经建立了当地政府,但政府尚未稳固。一些暴乱的当地民众趁我们过境的时候,抢夺我们身上的值钱物品,就连冲锋衣都不放过。
军营里的法制社会和军营外的兵荒马乱——是我对喀布尔最深的印象。在军营里,人们可找到沃尔玛超市、音像商店、哄闹的集市还有整齐的住宅区。一旦当人们离开军营,每隔三步或五步就能看就当地人提着枪射击路边的坦克或汽车。
战争与破坏总是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古迹和文化遗产。11年前,塔利班将巴米扬山区的两尊巨型佛像炸毁,曾经引起了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关注。但生活在战火中的当地人并没有忘记文化保护。2004年,阿富汗内务部还抽调了数百名警力,专门负责对阿境内的历史遗迹进行看护,防止这些历史遗产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其中也包括巴米扬石窟群。
入侵者与受侵略者、稳定与混乱、战争与和平、破坏与修复——这些相互矛盾的名词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喀布尔,一个战争之后的社会。
白沙瓦的穆斯林
抵达巴基斯坦白沙瓦的第三天,我和随行的朋友就赶上了爆炸事件。所幸的是,大家并没有受太大的惊吓,这还要归功于过去几天旅途中的历练。
以前我们总是带有偏见地认为,恐怖主义必然和穆斯林相关。然而,这些“理所当然”的认为,总是和事实存在差距。
我们在穆斯林地区所遇皆是友善的当地人,其中不少人见到我们一路携带的《古兰经》还会点头示意。很难想象,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居民还能够做到彼此友好。
其实,说到恐怖主义并非没有实据可查。它源自于二战以后的政府选择现代化的方式。当时战后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世俗化的西方方式,原教旨主义不占主导地位,按照西方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没有了宗教教义和道德伦理约束的同时,宪法的制定也趋向于西方文化。而另外一种政府的主导者曾经以列宁主义为导向组织了政党。
而现代所谓的恐怖主义,无论是巴列维式的西方方法,还是萨达姆、卡扎菲方式,最后都以极端镇压为终结。原教旨主义的特点就是联系特别密切的精神世界,随着积累最后形成他们对整个西方或者是本国统治者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原教旨主义便发动人民推翻这类政权,然后形成暴力对抗,最终演变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相当大的具有社会基础的反抗运动。
于是,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西方人将他们视为恐怖分子。拉丹等人的“恐怖活动”的根源是要建立伊斯兰的统一民主国家,同时将外来入侵者赶出国境,恢复他们理想社会中的最原始的伊斯兰世界—— 一个没有恐怖主义的地方。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做法,也是对本国社会文化的保护,不幸的是它们采取了极端的方法。
<日期>=20120625
<版次>=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名>=生活家
<作者>=神秘人
<类目>=
<地区>=
<分类号>=
<栏目>=
<体裁>=
<专题分类>=
<关键词>=
<标题>=望洋兴叹的海上之行
<总类复分>=
<专用复分>=
<关键人物>=
<人物复分>=
<民族>=
<图片>=@path=21jj*\2012\20120625\神秘人.jpg^JPEG^URL;
<图片作者>=
<图片说明>=
<版面文件>=
<标引情况>=
<正文>=
神秘人 女,全球旅行者,知名旅游博主。
虽然已乘坐过邮轮很多次,但我对这次从热那亚出发的西地中海航线仍然十分期待。事前做足了准备功夫,尤其是对于中国旅游者最纠结的签证问题,我分别发邮件给旅游代理和邮轮公司许多次,确认是否能够和欧洲乘客一样登船,或者出入申根国家,旅行社和邮轮公司不约而同给了肯定的答复。
这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很快就在地中海邮轮(MSC)即将抵达卡萨布兰卡的那一夜烟消云散。船员告诉我持申根签不能下船,否则会被边境警察逮捕。而在我出示了先前确认行程的邮件后,船员依然摇头,认为他所了解到的当地律法就是如此,不可能改变,并要求我再次去与旅游代理或MSC总部联系确认。
邮件发出去后整整一天,都未收到回复。海上电话通讯没有信号,我一直没能在抵达卡萨布兰卡之前得到来自旅游代理或邮轮公司的确认,只好在距离北非大陆几十米的海域上望洋兴叹。其实,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中国人并不少,我在船上遇到的另外几位中国朋友,他们也因为签证问题不能下船,而之前,旅游团负责人同样告诉他们可以在欧洲大陆外的地方下船游玩。
直到我回国后一个月,我才收到MSC客服回复的电话。除了抱歉,她并没有说其他更有意义的词句。而当我提出“因为未能前往北非,而要求退回部分邮轮游款项时”,客服说将让其它工作人员给我处理并回复。这次之后,MSC的电话号码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
休闲旅游,尤其是邮轮游,正成为中国人出境游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之一。但邮轮游通常途经数国,各国签证政策都不相同。因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出境邮轮游不可能像其他背包游和自由行那样,容易自行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代理和邮轮公司的办事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是销售、服务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充当了向导、旅游建议者的角色。西方人总是鼓吹,邮轮旅行是一种浪漫、放松的旅游方式,鼓励更多的中国人尝试航海旅行。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怎么在意中国人在船上到底最关心什么。
但往往,他们自身的出行经历并不非常丰富,因而这些办事员对于许多旅游管理条例和法规的熟悉程度,甚至不如旅游者本身。
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国际邮轮公司在中国推广的广告。为追逐更大的商业利润,这些商业巨头使雇佣员工将关注点放在营销和服务方面,并在这两种培训领域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而忽略了提供员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度。而我的疑问是,既然觊觎着中国市场,他们为何不能让在中国市场服务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中的敏感问题了解得更加专业呢?这些人员不仅需要接受销售和服务方面的培训,更需要接受关于海关、出境游等相关条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