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孩到男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0:31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从男孩到男人
从高一到高二,他一直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书本文具,晚上
借学校教室,与同学一起为附近贫民区的失学儿童义务办学
程乃珊:
著名女作家,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
笔者日前刚拜访忘年之交、九四高龄的方守成先生。
守成先生既不是历史名人,也不属社会贤达,每月退休工资只有两千多元,住在静安区千人一面的高层,走在大街上毫不起眼。然平凡孕育着传奇,这位身材挺拔、双目有神的耄耋老人,是老上海怡和洋行唯一还健在的中方高层,当年怡和洋行老总的第三代掌门人仍每年向他寄贺卡,今年还亲自率家人在上海宴请方老。
那天我们谈话的内容是关于现在热议的男孩危机,不料却引出他一个新话题---斐陶斐金钥匙奖。
守成先生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毕业时荣获斐陶斐金钥匙奖。那届东吴大学三十几位毕业生中只有他获此奖,这是十分荣耀的。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奖了,正好现在热议男孩教育,回忆这个奖项,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斐陶斐金钥匙奖属于斐陶斐荣誉学会,创办人为美国人爱乐斯先生(Josrph.H.Ehlers)。他先后毕业于加州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公共工程学院,1920年来到中国,在中国最早的大学---创于1895年的天津北洋大学结构工程系任教,曾担任过黄河修治部门的工程师,并获中国政府荣誉工程顾问之称。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斐陶斐荣誉学会,这也是中国大学最早的颁奖机构。
1921年5月,爱乐思致函上海交大、国立东南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国内各知名大学,发起组织全国励学颁奖机构定名为“斐陶斐”,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为大学生颁奖的机构。
命名“斐陶斐”即希腊文字母Phi、Tau、Phi的中译音,分别为哲学、工程学、理学三学科首部字母,与中国看重数理化和外语不同(这种看法至今还占主导地位),西方认为哲学为科学之母,工学为应用科学,理学是纯理论科学,三者架成科学的铁三角。斐陶斐(PTP)励学会就这样成立了,由爱乐斯本人任总干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金陵大学校长包文为等任委员。
斐陶斐奖造型如一把金钥匙,意喻知识就是开启人类文明的金钥匙。
斐陶斐励学会因战事于1938年结束,于1964年3月在中国台湾恢复,继续向有成就的学生和专家颁奖,据知,余光中、叶嘉莹(著名学者)等都获此殊荣。
守成先生记得,斐陶斐奖主要颁给大学求学期间德智体群均优秀的毕业生,与我们现在只强调德智体,甚至某种程度上只讲考分不太一样。
每年斐陶斐励学会都会向全国各大学颁发此奖,但并不是“排排坐,分果果”,颁奖原则坚持宁缺毋滥,符合条件的一个学校一届可以有两三个都获得此殊荣,不合条件的,可以一连几届一个都评不上。
方老祖籍青浦东门,人称“东门方家”,是明代大臣方孝孺的后代。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在青浦创办育婴堂,财力平平。但其父亲很早就出去学生意,后来进了美方美孚公司,薪水较高,这才使守成先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
他在常州出生,中学毕业于苏州萃英男子中学。从高一到高二,他一直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书本文具,晚上借学校教室,与同学一起为附近贫民区的失学儿童义务办学。从中学时代开始,他就显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从高一到大学四年级,每学期都被选为级长。
大学四年门门功课A,且是田径好手,学校认为他在“德”和“群”显出良好的凝聚力。
同届同系毕业生的三十六人中,唯他一人获得了斐陶斐奖。他一直把这个小奖章与他的挂表放在一起,可惜“文革”中被抄不知所终。
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重庆为盟军服务,战后得英皇元佐勋章(MBE勋章)和丹麦王授自由奖章。他的经历,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男子如何凭着教育从落后闭塞的乡间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男孩是怎样成长为一位有所担当的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