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反目:痛中之福 中诚矿产信托风险的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3:32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金立新
事实上,在银信合作中无论风险出现后钱由谁来出,对于涉事各方都是一种伤害。但这也应该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更多信托公司看到,在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作为通道角色的风险,这样可以警示信托公司从自主管理的角度挖掘银信合作的空间,更好地发挥信托的功能特性,可谓“痛中之福”。
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能源信托风险再次将信托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有意思的是,对于此事,网络上的讨论焦点都放在了责任在谁上面。在银信合作数年火热之后,银信“反目”开始出现。
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能源信托项目是一款典型的银信合作项目。据报道,该项目名为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成立于去年2月1日,募集规模人民币11.117亿元,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这一项目又在当月28日启动了第二期扩募,募集规模19.183亿元,总计30.3亿元,认购起点为300万元,存续期3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9.5%~11%,募集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振富集团的煤炭整合。项目的存续期为36个月,2014年1月31日到期。托管银行为工商银行,该行同时代销此产品。因融资方涉及民间借贷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目前该信托计划面临风险。
众所周知的是,在银信合作中,一般是银行负责向信托公司推荐项目,并负责代销和托管,信托公司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通道。因此当风险发生后,中诚信托认为工行应对风险负责;而工行认为自己仅仅是为产品代销,没有承担责任的义务。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陷入僵局。对于在这一事件中责任的划分,网络上是三种意见:其一是用合同说话,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其二是嫁错了人不能骂媒婆,信托公司应该承担责任;其三是银信合作中,信托处于明显的劣势,很多东西不可能写到合同里,银行到底是代理资金收付或是代销、代推荐客户,关键要看银行是否合理收费,若银行未收取除正常代理费之外费用,不应对项目风险负责。
实际上,中诚信托30亿矿产能源信托项目已经不是银信“反目”的第一例。在此前不久发生的华澳信托身陷大连实德事件中,这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过。在几年来银行与信托火热的合作之后,这种银信“反目”之痛才是更值得深思的。
对于银信合作,2009年,银监会就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中应坚持自主管理原则,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不得将尽职调查职责委托给其他机构。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应在向信托公司出售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资产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资产的全套原始权利证明文件或者加盖商业银行有效印章的上述文件复印件移交给信托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办理抵押品权属的重新确认和让渡。如移交复印件的,商业银行须确保上述资产全套原始权利证明文件的真实与完整,如遇信托公司确须提供原始权利证明文件的,商业银行有义务及时提供。2010年银监会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意在有效防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风险。2011年初再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银信合作贷款余额应当按照每季至少25%的比例予以压缩。对此,包括信托公司、银行和媒体在内,当时一致的看法是: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的目的是防止表外业务风险,但事实上,有人士向记者表示,其中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从宏观上看,防止表外业务风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精确性自是规范银信合作的题中之意;中观上,规范银信合作一方面在于强化信托公司的自主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防止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间传导;微观上,更是对于信托公司的一种保护。一般来讲,由银行推荐给信托公司的项目,都是银行不能发放贷款的项目,虽然从银行的角度会尽量进行风险筛查,但并不能排除银行为维护客户放松风险要求的可能。此外,因为经济周期、经营环境等等的变化,一些项目在银行手里时可能是好项目,但到了信托公司手里可能就变化了。加之在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与银行对于企业和项目了解的信息不对称,信托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一味依赖银行信用,必然导致风险的发生。
事实上,在银信合作中无论风险出现后钱由谁来出,对于涉事各方都是一种伤害。对于信托公司,因为本身在银信合作中就处于劣势,经济上损失的可能性大于银行,声誉上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从银行的角度,因为银信合作产品由银行代销,许多购买银信合作产品的客户认为银信合作产品是银行的,出了问题银行会兜底,因此一旦风险出现对于银行声誉将是个很大的损失;从责任的角度,或许在项目合作的合同中并不会出现银行对风险负责的字样,在法律责任上,银行并没有任何责任,但在银信合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市场中已经尽人皆知的情况下,从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角度,银行的声誉受到损失也将是一种必然,这种声誉损失不仅会体现在公众的心里,也会体现在客户、地方政府、监管机构等等各方的心里。
2010年,在监管部门集中规范银信合作之时,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邢成就曾表示,中国当前银信合作的功能结构亟须作出根本调整。信托公司应逐渐转换角色,在银信合作的项目论证、产品开发、风险防范、价格制定、交易结构、制度安排等诸多方面,信托公司应该承担主导角色和原创功能。未来信托公司应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深度领域上挖掘银信合作范围。譬如信托公司与私人银行对接,发展难以复制的财产保护、子女教育、婚姻财产等系列个人信托业务。他还进一步表示,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银信连接财富管理业务”的基本模式,设立极具个性化设计的信托产品。譬如私人银行通过信托公司为高端客户定制专门的信托产品,如税收筹划信托、慈善公益信托等等。
对于近日爆出的中诚矿产信托风险,有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也应该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更多信托公司看到,在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作为通道角色的风险,这样可以警示信托公司从自主管理的角度挖掘银信合作的空间,更好地发挥信托的功能特性,可谓“痛中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