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神九飞船成功着陆 三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9 10:4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6月16日发射升空的神舟九号飞船,在完成各项任务后,于今日10时左右返回地面,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医监医保人员目前已进入神九返回舱,帮助航天员进行重力再适应训练。据了解,航天员需要进行30-50分钟的重力环境再适应训练。

  神九飞船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神九“手控”分别天宫

  据新京报报道,28日6时许,三名航天员陆续离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神舟九号飞船,做好组合体分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作别天宫,返回神舟九号飞船轨道舱,并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

  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组合体分离后,航天员继续手动控制飞船撤离至安全距离。按照计划,地面工作人员将于今天上午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各项准备。

  神九回收做两手准备

  神九飞船回收将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搜救模式进行。目前,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严阵以待,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随时可以出动,以确保完成飞船回收任务。

  据新华社报道,针对这次回收任务,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介绍称,一种是正常情况,就是飞船在轨完成预定的飞行任务后返回到主着陆场,或者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返回到副着陆场,这都属于正常返回。此时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就是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搜索到返回舱,开展航天员救援。

  另一种是应急情况,是指在待发段、上升段和运行段出现必须返回地面的故障时的搜索与救援工作。着陆场系统在整个任务期间对各种应急情况进行了准备,设置了上升段应急返回的陆上应急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运行段应急返回的国内着陆区和国外着陆区,并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设备装备和力量,待发段出现应急情况时同样由着陆场系统来负责搜救。

  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据郑州晚报报道,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28日介绍,考虑到适应地面重力的需要,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不再采取自主的方式出舱,而是参照国际上人类参与航天活动的通行办法,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白延强说,国际上一般认为,人体适应太空失重环境的时间为15天左右。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有13天,身体内体液的分配已适应了失重状态。回到地球重力环境以后,立位耐力有所下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在其他国家,曾经出现过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些不适应地球重力环境的案例,严重的还出现过昏厥,因此美俄等国均采取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的方式。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直采取自主出舱的方式,即由航天员在没有工作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主从飞船返回舱出来并到达指定位置。“这3次载人航天试验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较短,完全可以自主出舱。”白延强说,随着更多的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协助出舱将成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基本出舱方式。

  白延强还表示,飞船着陆后,3名航天员出舱顺序遵循就近便利原则,根据飞船着陆姿态而定,不会刻意安排女航天员第一个出舱。

  神九重要时刻回顾

  据价值中国报道,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37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另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一道,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太空。

  此次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夏季窗口发射,然而,除了这个“之首”以外,促使全世界聚焦此次神九发射的还有一大因素,就是神九乘组中的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通过此次任务,将首次对中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乘员飞行装备等方面进行飞行验证,其意义深远。 有评论称,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太空载人航天是不完整的,中国现时载人上太空的经验尚浅,航天员要千挑万选,往往予人“铁汉”形象。而这次女航天员升空,在鼓舞女性以及太空任务人性化方面贡献不少。

  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神九成功发射两天之后的6月18日,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中的神九实时监测画面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当日14时07分,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 自从半年前与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后,独自绕地球运行了3000多圈的天宫一号在这一刻终于等来了神舟九号,而这一次的“紧紧相拥”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3个小时后,17时22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像依次从神九“飞”进了天宫,中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首张全家福也随之传回地面。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中国航天人,用欢呼声迎接这一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历史时刻。此次“神九飞天”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长时间的太空生活,三名航天员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尽情享受着失重带来的奇妙感受。

  21日是航天员刘旺妻子的生日,当晚在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刘旺对着家人再次吹起了口琴,为妻子庆生。而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女航天员,刘洋的太空生活则更加引人关注,她手持摄像机玩“自拍”,骑“太空自行车”锻炼,编织中国结,练习太极拳……刘洋充实多样的太空生活,让人们感受着航天员在紧张严谨的太空工作中的轻松心态。

  6月23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远在太空的三名航天员也用自己的方式过节。当日中午,三名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天宫实验舱中部,面对面地开始了难得的“聚餐”,虽然没有粽子,航天员们吃着科研人员特意准备了粽子的替代品——八宝饭。景海鹏代表三名航天员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并对着摄像机展示写有“端午快乐”的飞行手册。

  十余天的太空之旅中,6月19日15时46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成功接收来自祖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25日下午16时43分,女航天员刘洋代表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利用地面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电子邮件传输系统,发回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太空短信。天地沟通的多项试验也丰富着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

  6月24日,神九乘组三名航天员迎来了此次“神九飞天”的最核心任务:实现神九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当日11时08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下达分离指令,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随后成功分离。飞船自动撤离至400米左右停泊点。 短暂停留后,飞船开始自主接近天宫一号,随后进入140米保持。12时38分,飞船转入手动控制;12时42分,飞船对接环接触;12时50分许,对接机构成功捕获。随着对接锁锁紧,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再次形成一个组合体,手控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28日凌晨6时许,三名航天员陆续离开天宫一号,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介绍,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与飞船成功分离的天宫一号从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八、神九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表示,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

  【编辑:林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