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于安老师的办公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01:09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万如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坐落在法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中间。这样的布局无独有偶地与邓小平总设计师对中国改革开放要求的“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相呼应。公管学院里的办公室大大小小,错落有致。而409办公室的主人就是我的博士生导师、行政法专家——于安教授。

  导师的办公室是一间名副其实的书房。能利用的平面都已经有了书,于是沙发上、地上、门背后也陆续地摞起了新的书堆。每次有客人来,他总是要先规整一下其中几个小书堆,好腾挪出地方让客人坐。不用说这一屋子的书让人不由敬畏,就是每次敲门而入前听到他因专注而不经意的一声轻轻的“请进”,都会让任何一位造访者为自己的打扰而心生抱歉。但是进去之后,就一定会看到他热情的笑容,紧接着的一定是一句热情而不失风趣的问候:“啊,万如意同志好啊,来来来,坐。”如此一来,之前因歉意而生的紧张感顿时被轻松感取代。而离开导师办公室时,轻轻关门的缝隙中,导师的身影已经回到了之前的伏案姿势。虽然不忍打扰,但我还是很喜欢去导师的办公室,因为每次与他聊天都会有收获。一个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总能在他的谈笑风声中迎刃而解。传道授业解惑,导师不断践行着一名师者的崇高使命。还记得第一次去导师办公室,被问到对政府采购认识的时候,我欲辨忘言,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导师就安排我一周之后以演讲的形式来谈认识。一周之后,他听完我一个半小时的汇报后,从PPT的第1页开始逐页纠正错误,直到深夜才结束。现在,每当我有新的认识,导师都还坚持先听我说,再帮我解惑。有一次他对我解释道:“你看啊,写文章的话,表面上看都能像回事,但是真要是上台去讲一讲,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但凡有稍微讲不清楚的地方,一定就是理解不够的地方。”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吧。

  当时决心跟随导师攻读博士,可以说我是慕名而去的。所慕之名有两方面。首先就是学术之盛名,其次则是早已在同学中远播的威名。公管学院的学生都知道于老师很严格。学生作业,他都仔细批阅,有错必纠,从不含糊。再花哨的演讲和图表也抵挡不住他一针见血的提问。所以,在面对于老师参加的考核答辩时,同学们无一敢掉以轻心。但也正是这个威名,敦促着我在求学之路上要把“严字当头”的清华学风铭记于心,须臾不离。

  当然,去导师办公室有时还有更有意思的契机。比如导师偶尔也会到博士生办公室来逗趣地对我说:“万如意同志,有空吗?有空的话,我们来杀盘棋啊。”我刚开始下围棋的时候下得很慢,总是要盘算死活。后来导师逐渐教我:“除了看死活之外,更要看大小,要把眼界打开,要心中有全局。局限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看,很多事情会因为就在眼前而被放大。资格考试、出国进修、攻读博士,乃至以后从事某项工作,都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如果能够豁达一些,减少不必要的局部纠缠,放下眼前看似非争不可的争夺。看远些,看大些,不急功近利,就能踏踏实实地发展。”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下棋也逐渐快了。但是当眼睛总盯着棋盘空白处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急于抽身局部纠缠的情况。导师又开始教导我:“发展必须要有根基,如果东挖一块,西圈一块,看似热闹,但到后期被掘了根基,就满盘尽输,曾经的风采就如昙花一现。做学问写文章也是如此,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才能稳健地发展。”这盘棋虽然又输了,但是这一席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则要看得远,二则要站得实。这不正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与清华校歌中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之间的辩证关系嘛!像这样方便善巧的点拨,都在不经意间春风化雨了。

  这个夏天,我就要远渡重洋进修一年。这一年里,我会想念导师,也会怀念导师的这间办公室。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记着在这间办公室里,导师曾经对我的谆谆教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