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有几个孩子自己填报高考志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0:03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家长很着急,孩子没想法”。许多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方向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选择。“作为教育者,这是真正令我们担心的地方。我们每年培养这么多大学生,他们可以控制分数,却控制不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

  大学新生找不到自己的志趣所在,高中新生更不用说了。笔者的孩子今年参加完中考闲在家里,问他想看什么课外书给他买,他淡淡地说什么都行。“什么都行”就是什么也不行,没有特别的爱好。这真成问题。

  学生缺乏志趣爱好最主要的根源在于畸形的学习目的。无数家长对无数孩子说过无数次这样的话:好好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好好学,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学习主要不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是为了将来做成某一件事情打基础,而是为了“有饭吃”。在这样的逻辑下,凡是能影响到考试分数、影响到饭碗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务正业,都不被鼓励和允许。泥塑、编织、探险、街舞……这些能当饭吃?舍了吧。久而久之,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自主精神就被扼杀了。

  家长的帮助常常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学习阶段,家长要软硬兼施,确保孩子沿着“学习-考学-就业”的主旋律走。填报志愿时,家长赤膊上阵,搜罗历史数据,打听小道消息,为孩子提供一大堆可供选择的志愿。家长端给孩子的志愿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一要确保能被录取;二要尽可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如果孩子提出一两个自己喜欢却比较冷僻的专业,家长肯定要罗列出“不可行”的理由,并以“后果自负”相威胁,直至孩子彻底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当然,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这么蛮横和不开通,有许多准大学生的父母本身也是大学生,他们乐于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问题是,“有贼心没贼胆”还好办,“贼心”也没有就难办了。不怕孩子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就怕孩子没想法。许多孩子对未来没有憧憬,没有追求,没有特别想干的事情,这才是我们真正担心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文凭会越来越不值钱;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单纯的书本知识考试可能越来越淡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越来越受重视。许多人不是没有看到形势的新变化,但有几个家长和老师敢于逆当前潮流而动,把学生素质培养提高到“文凭”之上的高度?他们总是要首先确保孩子“敲门砖”(本科文凭)在手;至于能力和素质,上大学后再说吧。而满脑子奇思怪想的青少年时期已过,大学只能批量制造乖巧的打工者了。

  中国制造很强大,创造很弱小;中国不缺打工者,缺创业者;中国循规蹈矩的太多,离经叛道的太少。国家缺少冲劲,都能在教育缺少活力上找到影子。

  “对大学生来说,他应该具有选择的能力、自主的能力、发现兴趣的能力。可惜在中学乃至小学阶段,学生似乎还没有机会培养这些能力。”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说。浙江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课程中,要把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至三分之一。

  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家长们有没有“放飞”孩子的眼光、胆量和行动?这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家长思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