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11:52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2年5月18日,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诺奖得主萨金特华夏幸福行”活动在河北廊坊举行。以下为高峰对话: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实录。
何刚:谢谢杨锐,我知道已经过了11点了,临近中午,所有最后一场通常是比较艰巨的,接下来有请五位发言人嘉宾,来自于国家发改委综合体制改革司副巡视员宋葛龙,来自于工信部的产业政策司的副司长辛仁周,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栋,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最后一位是来自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董事总经理石磊先生,有请各位。
非常高兴作为财政杂志的执行主编,尤其是重新创刊的中文版的编辑部的负责人,来参与今天的讨论,我们这一节话题很有意思,正好也是跟哈佛和哈佛商业评论有关系,讲产业集权发展的新路径,我们知道产业集群在今天中国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在1990年哈佛商学,首次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当然从今天中国实践来看的话,我们基本上是在同步的,在运用和丰富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叫产业集群,中国很多区域经济的发展,包括整个廊坊和很多城市的发展,也得益于产业集群,比如像我们义乌小商品,很多地方汽车城等等,他有非常多在中国一些具体创新,尤其是跟我们工业园区的开发,跟我们制造业相对集中,产业上下游的规划和呼应,包括甚至行业的竞争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今天整个经济形式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一种新的浪潮,包括最近我们也看到像海外一些媒体提到的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到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之下,有可能劳动力所占成本在逐渐下降,像中国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是否在未来制造业有更大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打造新的技术出现,所谓单个成本和规模成本之间原来差别不是变得那么明显,但是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刚才立新主持这一场,很多我们公司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公司负责人,也谈到,他们对于接下来中国制造业发展非常重要一些想法,早上我们教授也特别谈到,中国必须要寻找创新的道路,而不能简单的负责和模仿。
今天我们请到五位嘉宾,我们刚才讨论,是代表了三种类型和这种群体,首先是两位从政策层面,决策是这样一种布局层面,来位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同时也两位研究区域经济和发展两位非常重要的我们研究学者,最后还有一位是来自于产业投资和直接做产业投资的投资家,我想我们的问题,我今天会围绕两个大的问题进行讨论,时间有限,第一个就是面对新的国际进军形式,考虑到我们中国产业布局发展新的变化,产业集群在当前,正在经历新的阶段,出现什么样的特点和挑战,第二我们集中于围绕着环首都经济圈这样一个离我们最近跟我们息息相关这样一个区域来看,从产业集群布局发展变化和挑战来看,有什么好的思路,趋势需要我们了然于心,所以首先请我们宋司长,回顾我们过去几年,或者过去十年,中国各区域经济从产业集群的这种规划的角度,大致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应该从发改委的视角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提示,潜在性的分析,先有请我们宋司长。
宋葛龙:实际上产业集群是2008年提出来这个观点,在中国古代早就有这个集群,在江苏的苏州,这就是产业集群,包括铁观音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实际上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产业积聚化的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叫集而不取;第二就是产业集群化的阶段,1992年我们小平同志讲话,我们确立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样一种目标,那么这个产业集群发展比较迅速,本世纪初以后,特别是2002、2003年我们已经宣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对我们中国的改革发展结构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产业集群就进入了加快转型这么一个阶段,总体来看,我们过程产业集群发展这么几个特点,一个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呈现出一半减少一半增,传统的在减,新型在增,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首先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我们处于一个现代产业构建,加快够建的时期,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速变动,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淘汰落后等等这些不断的的呈现。第三个来讲就是产业集群发展,将会呈现我们经常说的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相互融合,相互提升的局面,比如工业化,城市化提供需求,这五化成为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第四来讲,越来越重视政府的作用,过去我们产业集群,比如浙江、义乌这些地方,实际上是自发性的,小商品、电工自发性的,广东沿海附近,包括附近沿海引入了外资之后,嵌入势的,在总体上来讲,还是属于市场,更多市场在起作用,现在到了这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这个阶段,政府的规划越来越重要,政府的规划产业集群,其实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搞了很多高新园区,高新园区本身就是政府规划一个产业集群,细分又分成医疗什么的很多了,中国的规划将在产业集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就说这么多。
何刚:好,宋司长提到三个非常重要的看法,第一我们一定要通过市场途径,包括我们的博士也说了,不是一个人发明的,第二个提到就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整个产业集群和发展当中规划的作用,我不确定一会儿其他几位嘉宾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政府的规划对产业集群的有效性和自发的形成,第二怎么样寻找一个平和,当然更重要就是他道了关于五化的问题,有两化,一个工业化,一个信息化,跟咱们新思想就有关系了,因为工信部是直接做产业引导和布局规划,结构调整,我也向请,从你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比较多,产能过剩,从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来看,从工信部的角度应该来讲,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产业布局和引导。
辛仁周:谢谢主持人,因为产业集群是个很大的课题,从不同的方面得出不同的结论,刚才主持人讲信息化,我想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产业集群目前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个是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化趋势,你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些一些产业,可能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很大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河北省非常重要的钢铁基地,现在河北钢铁产能问题是装备水平跟90年代时候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主开发了,我们引进了好多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甚至是最好的装备工艺,同时我们也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手段,通过政府引导,政府支持,你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光对电力煤炭和钢铁、水泥等等工业行业,每年国家拿出50亿资金来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使这些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各方面比较浪费能源这些产能尽快的退出市场,逐渐使我们这些重要产业一些领域,这个设备,这个装备,显得高端化,向现代化水平发展,这是重要一个特点,再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特点,可以说现在产业集群发展,也是重要产业技术,产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国家,这几年应该说产业重组力度在加大,我们现在产业集群发展在很大程度方面,这些产业这些企业,是通过推进兼并重组,通过上下游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你比如说现在我们都知道,我们是汽车大国,我们汽车行业目前有八、九十家,加上专用车共七、八百家,现在这个概念比十多年前这个概念也不大一样,现在我们汽车行业虽然有几百家的生产产业,但是现在一前十家集中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接近于九十,通过兼并重组,产业组织结构这个水平提高,这也成为一个趋势,当然我们步子迈得不够大,现在有一些学者产生抱怨,在这方面我们今后还有更大的进展,这是一个方面;第三个方面,现在产业集群发展,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非常重要一个特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党十七大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五中全会又提出了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现在所有的行业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也是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运用的过程,也是运用我们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装备,传统产业整个这么一个过程,通过信息化改造,通过实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我们一些重要行业一些技术水平,一些装备水平,包括一些管理水平,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同时也拉动了我们国家一些信息软件也好,电子信息制造发展,我们都知道值得我们国家骄傲,中兴、华为这些装备都是能够满足国内信息化建设这些需要的,所以我们讲信息化融合,提高了集群生产水平,带动国内一些产业发展,我想这个趋势不光是对一些装备制造业,对一些传统轻工纺织,都是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信息化程度,这十几年来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想结合我工作性质来看,产业集群发展,一个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一个是现代化水平提高,这是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谢谢。
何刚:谢谢,司长,给我们非常好的一个很概括的总结,其实两位司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叫做中国产业升级换代,包括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是在加速进行的,同时并购重组所带来一些新产业组织形态变化,也值得关注,当然这里面我听的时候,同时也有一个担心,其实包括我们整个周边区域在内,有非常多传统的产业布局,很多企业也是以非常传统的加工业、制造业为主要组织形态的,对于他们来讲下一步怎么办?是不是意味着在产业升级换代当中,传统产业为布局区域,其实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困境,所以我想接下来请两位我们的学者,首先是景所长,能不能从你研究的角度,从产业布局调整来看,尤其今后我们传统产业,他们怎么看,是不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谢谢。
景朝阳:非常感谢主持人,刚才两位司长我觉得讲得非常精彩,我讲的话,产业集群产业的发展,应该说离不开我们区域一个宏观的一个政策,一个战略,还有一个导向,我想表达这么三个观点。
第一就是说在还首都经济圈这个范围内,应该引入顶层设计的思考,应该事实制订推动国家战略层面区域性发展规划,那我们大家都注意到,从2005年代开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那么我们国家发改委推动下,经过理性的思考,经过慎重的调研,经过务实的操作,我们国家密集的出台了一些国家战略层面,30多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可以说近10多年来,区域性的发展战略成为一个最受欢迎这样一个宏观政策,这也是值得注意这样一个现象,那么为什么说宏观层面,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发展战略,成为地方政府广受欢迎这样一个政策,我想他的原因在于,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战略司司长所指出那样,第一国家战略层面一个区域政策,缩小了地区差距。
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就是说推动了中国经济平稳叫快,质量优良的全面发展,同时呢,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这样一个很好市场带动效应,所以我想回眸我们环首都经济圈,我想我们做到在国家战略层面有所作为,就是说,应该像一首诗说的那样,好风凭界定,送我上青云,国家战略应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有了这样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国家战略以后,从而我们可以打开机会之窗,合作之门,扑救发展这样一个大道,这是我表达第一个观点。
第三我想在区域政策层面,应该来说,环首都经济圈,强化区域合作应该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放眼全国的话,在区域合作,一体化水平这方面,长三角、珠三角这都是非常好的,比如淘宝网在浙江浙沪这一代,他的邮费是免的,公交一体化,电话一体化,反倒京津冀这一代应该说还是做得不是很理想,理想应该说愿景很丰满,现实相对来说比较骨干以北京为例,北京地位非常特殊,条件非常优越,天津也在迅速的跟上,河北也有非常好发展条件,我想区域之间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我想这也我们关注的,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注意到还首都经济圈各个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一些执行机构,比如说河北省,我们熟悉的像环首都经济圈办公室,但是我想是不是能有更高层次的区域之间的这样一个协调合作机构,比如说省一级的,这样的话通过省一级的协调,制度化的一些协调合作机制,从而打破这些行政的壁垒,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等要素之间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们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打造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这是我要表达第二个观点。
我想第四就是说,在区域开放这方面,我们还首都经济圈应该也有所作为,正如我们方才拍片的时候,我们商务部魏建国部长讲的,4月30号在海南博鳌论坛上,发表了一个由我们曹主任主持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这样的课题我们发现,就是说咱们环首都经济圈离长三角、珠三角三项指标,经济开发指标,社会开发指标,我们相对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曹主任讲我们比较积极主动的,扩大开放这样的话才能够持续的推动区域的发展,我想这是我要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最后,就像刚才讲的交流促进友谊,合作促进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还首都经济圈应该说有更好区域发展格局,从而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感谢。
何刚:谢谢,景所长,他呼应了宋司长加强政府作用,协调统筹规划,尤其提到顶层设计,这里面顶层设计这个说法应该说从研究到政府部门,到我们最高决策者,都非常经常采用,我记得这个话最早公开就是由我们发改委马晓合,马主任在财经杂志里面首先披露的,然后之后我们看到,胡锦涛总书记正式官方文件里面,就用到顶层设计,所以顶层设计看起来很多方面会提到一个问题,刚才我们也注意到,环首都经济圈也是近两年比较热门构思和思路,希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孙老师是研究区域经济规划的,在整个过去几年里边,中国的区域经济里面,所谓第三季的说法,我们说作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环渤海我非常感兴趣的规划和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两个有很大的冲突,上升到国家层面,做进一步规划和统筹,还有一个问题,从区域规划研究来看的话,除了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外,我们的企业,我们具体的产业参与,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请孙老师能够进一步阐述一下。
孙久文:谢谢主持人,我们何总也是我们人民大学校友,人民大学里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培养出了很多像何总这样著名的媒体人,刚才两位司长都发表了很好的看法,我想我就从两个方面讲,第一方面关于产业集群的问题,第二问题再讲一讲环渤海经济圈的问题,关于产业集群,我们知道最早提出产业集群这个概念,应该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1902年提出来的,现在关于产业集群一些基本理念,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当中基本上都已经讲到了,到90年代的时候,美国另外一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从规模报酬递增这样一个角度为产业的形式,提出了解释,这是我们从概念上讲产业集群,应该是这个样子,从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来看,早期的产业集群比较典型的主要在浙江,那么他基本上是一种市场的自发形成的这样一种产业集群,而这种产业集群他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以生产同类产品一些中小企业的聚集,那么他可能聚集几百个,或者几千个这样的工厂,而这几千家工厂都是生产同样一种产品,这种产业集群这是最早的,对于这样一种产业集群有很好一本书,有很好的解释,北京大学写过一本书,《创新的空间》在里面有很好的解释,当然还有一种产业集群是后来形成的,通过政府规划然后形成的产业集群,但是一般政府规划,他首先是规划一个园区或者现在比较多的是规划一个叫产业集群,比如像河北、河南产业聚集区规划做得好对号,在产业聚集区里面培育产业集群,大体上是这样一个途径,关于产业集群概念的问题。
那么另外我想谈一下现在产业集群在中国,它的发展几个特点,那我觉得第一个特点就是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经过这样差不多30年左右发展之后,有一些产业集群已经进入到了他生命周期的后期,进入到后期之后,有这样两个前途,一个产业集群死亡,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转移,当然我们更希望这个产业集群他能够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部地区进行转移,这里面碰到产业集群,他固有一些缺陷,特别是我们学术界叫区委的连性,就是说产业集群他在发展的时候会发展得很快,但是在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他的阻碍也很大,阻碍也很大,因为他已经形成了固定一个产业结构之后,你要再想调整他,难度很大了,我感觉浙江也好,和这个产业集群本身特点都有关系,我觉得这是我们可能需要关注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产业集群他的升级问题,刚才每位司长都谈到了,现在我们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形成一些高端产业集群,这个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一些低端产业集群,他们如何升级,这个就需要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一个宏观大的方向上去把握他,有一些地区,一些低端产业集群,当他不再适合本地的需要,生产成本各方面都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我觉得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关于这个产业集群和这个产业聚集区关系的问题,这个特别是中部一些地区,像河南、安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你像河南规划180多个产业聚集区,每个产业聚集区里面,至少培育一到两个产业集群,通过这样一种方法,中西部地区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来发展当地的制造业,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很好的,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第三个关注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所谓叫做产业园区集群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这个在我们北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你包括像我们京津经济圈里面也有很多产业园区,过去我们很多产业园区它基本上是入区这些企业,他们共同使用基础设施,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是供水供电共同基础设施,于是就进入这个园区,这种园区有一个调整的方向,就所谓叫集群化,我们选择一到两个或者三个主要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园区里面进行重点的发展,那么其他一些不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一些产业,我们适当让他们从这个园区里面退出去,这样在原先园区里面形成一到两个产业集群,在北方一些地区在实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这是关于产业集群现在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这是主持人给我布置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任务就是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问题,环渤海经济圈大家都说他是区域发展第三级,实际上环渤海经济区由三块组成,第一块就是京津冀,第二块山东半岛,第三块是辽宁,这三块,实际上学术界大家普通认为,所谓的第三级还应该是京津冀,因为京津冀这块已经达到2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是将近1个亿,我们看长三角在扩容之前9万平方公里,珠三角4万多平方公里,京津冀作为第三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京津冀有几个规划都在做,跟我们今天探讨还首都经济圈是一个重要的规划,在北京还正在做一个叫做首都圈,或者叫首都经济圈这样一个规划也正在进行研究,然后还有一个河北省的河北沿海经济带也在进行研究,在河北的南部 还有一个经济区就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组成冀南经济区也在研究,这样一些再加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这样构成了整个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这样一个整体好。
何刚:好,谢谢老师就是老师,非常精彩,从20年代讲到90年代,所以学生露怯了,只记得90年代波特,忘记了20年代,孙老师讲到非常重要特点,产业园区的集群,产业规划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特别谈到环渤海区域的分类,给我们很好一个启示,我想追问一下景所长所长,孙老师提到京津冀跟你提到的经济圈可以基本化等号吗?
景朝阳:我想应该是乐等于,我觉得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何刚:是不是同样也认为环渤海这个概念确实是一个过于庞大的一个,其实更难学,其实京津冀、辽宁、山东涉及区域太大之后,更多停留在概念之上?
景朝阳:概念过大的话,区域过大容易繁杂,他都有针对性,务实性可操作性。
何刚:孙老师有进一步的补充吗?
孙久文:还首都经济圈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当提的首都圈,再加上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些加在一起,我们所谓的京津冀,在十一五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后来这个规划没有事实下去,所以“十二五”就把他变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叫京津冀区域规划,在这个下面又有恩几个功能区的规划,首都经济圈,河北沿海,这样构成一个整体,大致是这么一个情况。
何刚:我想,两位学者给我们做了非常好一个澄清,对于主张和参与环首都经济圈的企业和各级政府来讲的话,接下来整个区域规划和政策争取的空间和可能性更大一些,更确切,更具可行性了,所有的一经济圈,所有的规划最后都要掏钱的,钱来自于几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钱,一个是企业的钱,还有一个投资家的钱,我特别感兴趣,投资家的钱,当然石先生的钱你们的钱给谁,从产业集群和产业规划这个角度来看,你们的投向,因为文化产业在整个京津冀地区做风生水起,从过去产业选择,项目选择角度来讲,给大家一些启示,什么样的产业集群,什么样的产业重点是你们最感兴趣,而那些领域是你们要就跑得比谁都快,尽量躲开。
石磊:首先像何主任讲的发展一定要有资本,作为渤海资本来讲,我们在投资的时候首先是非常非常慎重,我们的政府政策层面,然后非常非常尊重我们的学术的观点,因为前面已经有我们的两个国家政策主要的制定机构,有我们国内最主要两个研究机构,事实上对于我们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所以也非常感谢何主编,当然何主编对于我的问题比较尖锐,作为投资人最怕问的问题就是你投什么,不投什么,因为在中国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事实上降低到八降到一依旧是一个比较高GDP增长基础上,那么我们的投资机会是巨大的,我们是不能轻易否定任何一个领域,因为他不像一个成熟的美国市场,有一些行业一定要跑开,或者一定要不用投资的方式,而是用重组的方式,但是我想把话题拉更远一点,如果说资本节最近大家最关心的话题,除了欧债危机以外,可能就是这两天就要完成的脸谱网,facebook的上市,最新的消息上市发法价格调整后,当然了肯定很多人会赚钱,但是我们去看他们的历史,当脸谱网伯格把他的网络从波士顿哈佛校园带出来的时候,当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他没有留在波士顿,他到了美国的西部,这个问题事实上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就是说产业集群是什么?产业集群到底在新经济环境下还有没有价值?未来新经济环境面临的情况下,产业集群能够给我们什么?我们的理解呢?或者说跟大家一起汇报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呢,产业集群可能有至少有四个方面比较显著的效果。
第一个他会集中资本,就是我们说,当时伯格把他脸谱网来到西部的时候,首先看到是湾曲的风险资本一个大环节,因为在美国作为直接投资来讲,投资的文化以及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和目标偏好,他是有一些明显区别的,湾曲往往以风险投资为主,而在波士顿实际上波士顿本身就是美国最活跃的股权投资基金的中心之一,但是他以成熟企业为主,所以你要考虑并购充足,你要是考虑成熟企业投资你去纽约波士顿,你要考虑风险投资你去湾区,第一个是资本几何作用;第二个其实是人力资源集合,我记得在上海刚刚要筹划建设阳山钢,就是现在最大深水港的时候,当时我参与了上海做林岗工业区的规划,这个规划就是在港,有些一座大桥通到陆地上,在陆地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这个区域未来得发展规划,我们建立的模型,这个区域发展规划会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包括周围面积,包括你周围的经济体量,包括你能辐射经济体量范围,后来我们在做完模型以后,我们评估哪一个因素最敏感,后来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因为在之前我们没有发现这个因素,最后限制区域发展能否走得久,走得大最关键原因是人才,不仅仅是高端人才,可能更多是技术工人,那么当你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跟上速度,我们就想脸谱网到湾区的时候,我想他在波士顿一定会找到高端的IT人,高端的编程人员,有创业精神的合作者,但是很可能不在湾区找到那么容易,或者说不会那么多,也更可能是大家共同的创业理念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人员人才其实是我们作为一个集群,可能形成一个优势,尤其对于在同一行业新创企业,为什么会扎堆,但是实际上扎堆并不好,因为会竞争,同时有基础设施人才方面的共享;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其实是,刚才我们讲在区域里面基础设施可以共享,大家共同用一条管线,和你自己在其他区域铺设成本完全不一样,很典型的是丰田,现在汽车业我原来在美国研究过,对两个大的汽车商做过对比,大家都认为丰田成本管理是最优,效率最高,但丰田建厂模式是非常直接的就是园区化,他把所有的供应商都要放在他的主机厂周围,保证所有供应链是最短的,当然也需要控制,这种控制希望把统一生产效率规定贯彻到供应商那里去,所以他还要参股,这样其实是形成一个园区,而这个园区带给丰田的就是世界上在汽车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然后最后一个我觉得是创新,就是现在我们其实未来的产业园区,一方面他是要转移,另外一方面是要转型不走的,就必须转型,那其实是有创新的,这一点也是在项目过程中,惊讶的发现,就在我们江苏,江苏是传统的纺织基地之一,在转型过程中,他那个地方不再适合于做终端做低端的简单化的纺织产业,尤其在国内甚至于现在很多纺企业,都移到了东南亚,但是在江苏,我们看到过一个企业,他实际上做的是什么,他是个例子,他做的是麻,麻纺织,而这个麻纺织,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事实上就是一个是他可能不用染色,比说家里的窗帘,需要某一种黄色的时候,用麻纺织不需要染色,另外一点他获得成本非常低,这样就变成绿色环保,然后再进一步还可以再降解,这样形成循环经济,这是很绿色,这是新兴一个产业,他是从纺织来,但是高于纺织的,但如果不是在江苏,他们的企业从事过10几年,20几年甚至经常时间,他可能也找不到这条路,而这条路,看到这家企业他的发明专利的话,那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留在原地去转型企业创新的冲动和能力,我个人认为我们产业集群,即使在新的环境下,依旧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怎么做?
回到主编给我提的问题,就是投什么,跟大家汇报一下,渤海基金从2000年成立以来,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发改委,曹主任然后由我们的宋司长,方方面面直接关心下,领导下,跟工信部反复沟通过产业政策,投资人主要是来自于我们,中央机构,包括社保、人寿、中国银行,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品牌,一期60亿资金投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过去3年的投资,他的预期回报率非常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去考虑我们未来基金投向,我们做了非常系统的行业研究,我们首先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我们国内产业有大批企业在并购,我们从两个角度,一方面国内大集团走出去,找我希望资本一起走,另外一方面国外有很多尤其在前一段时间,在欧洲遇上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造成一些企业,他们有很强的欲望想迈出来,这样就造成了国际并购,有可能给我们中国带来新的技术,其实这是我们一个投资主题,未来一个投资主题,这种投资主题事实上我们去想,我们反过来考虑我们GDP的结构,三块,一块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一块是外相经济进出口贸易,一块是内需,作为外向型经济,应该说今年前一季度到四月份的数据并不乐观,但是反过来未来我们外向型经济,外向型贸易是不是会转型,会不会以另外一种方式体现出来,很简单的,当然我们在考虑国际并购的时候,我们相信我们肯定面临诸多问题,但是有一个主题其实是很直接大家可以理解的,就是如果欧洲这样一个高技术的企业在欧洲他的收入,这个收入规模是五亿欧元的话,如果他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你完成了并购和整合,而且准备打开中国市场的话,你肯定能再给他供应5亿欧元的收入,而这五亿欧入加在他上面,利润率很可能超过他5亿欧元,这样的话至少增长两倍,对于投资公司就是利润增长量倍,利润跟投资对等,这是非常好一个主题,同时他也可能引领我们贸易进行创新和转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渤海基金来讲,我们也有产业增长,来支持中间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是有非常大的兴趣去做这样的投资,而反过来,我们为什么说这样投资跟我们区域经济,跟我们集群效应会有关系,我们反过来想,当你要增加中国五亿欧元的输入,或者50亿人民币收入的话,你一定会在中国设基地,可能生产型基地,也可能分销型基地,那么在中国就有落地的问题,事实上前期有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吸引国际并购,在开拓中国市场的时候,在本地落地,是不是我们可以用我们产业集群吸引到这里落地,这对于我们当地的经济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如果真的是资本界也好,企业界也好,都有这种国际并购的冲动,同时我们的政府也支持,我们学术界也认可的话。
另外一方面,就是一贯以来一直在坚持的就是哪些企业真正能够触及到我们的内需?哪些企业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国内的需求的一些要求,那么在此基础上去创造价值,那么我们相信这种企业也会非常长久的增长,也就是我们投资的目标,当然我也相信,我们做产业集群的话,也是我们引进一个主要内容。
何刚:好,谢谢我们的石先生,很不容易,把内部的调研和行业分析成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呈现,他谈到产业集群包括投资的发展,需要钱、需要、需要效率、需要创新,尤其提到几个重要投资方向,并购整合,产业重组,内需拉动,我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这个问题他提的,跟辛司长这块形成很好的呼应,我想先回到辛司长这儿,辛司长你怎么看到,比如结合环首都经济圈从产业布局来讲,你有什么,还有什么行业可以在环首都经济圈有更大的作为,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是不是能够稍微确切一点,非常适合环首都经济圈花大力气做产业重组并购调整?
辛仁周:好,谢谢主持人,环首都经济圈题目是“2012年环首都绿色产业论坛”,我想关注首都经济圈要想更好发展,更具竞争力,整个经济中具有更强竞争力,我想第一个首先规划做好,因为规划对我们国家来说,重要产业,甚至重要产业集群发展是非常重要的,1992年14大以后,汽车店的石化什么的,当时我在发改委担任工作,领导给的任务总结一下,多少个省市做支柱产业,14大报告提出五大支柱产业,我印象大概是26还是27个省市,都作为支柱产业,我想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我们有些省市有没有这些条件,把这些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要想把一个产业做成支柱产业,要想把一个区域做成产业集群,我想这个规划还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去年中央提出战略性新型产业,非常好一个命题,适应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现阶段要求,现在我们工信部国家提出七大战略新体验,我们有个初步统计,目前有18个省市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因为现在根据国家政策,做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我原来是个纺织厂,我原来开酒店的我现在发财了,有钱了,我想搞新能源汽车,这不行。你必须是整车厂,你原来做汽车有基础才能做新能源汽车,我们知道28个省几乎全国都是,就3个省市没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是非常高端一个产业,有些城市确实是不怎么样,对方条件一个是比较差的,把他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战略新产业,其实是值得考虑的,还有31各省市把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支柱产业,类似这些问题,我想还有很多,我想对我们还首都来说,确实应该把我们一些优势产业,或者市场优秀,或者其他方面优秀的这些产业,这些领域,都有很好的规划,特别是是3个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能够把规划做深,做细,确实把整个地区的优势更好的显示出来,然后通过市场力,使我们这个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更有竞争力,这是一个方面,政府发动规划,制订好,引导好,把产业积极性,第二环首都经济圈加强研发,为什么这么说,加强研发提高竞争力,我记得还是90年代中期,搞汽车研究,我印象当中美国通用汽车,95年当年研发投入大概六、七十亿,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投入,没有办法竞争,现在也是一样,现在你别看欧洲也好,美国也好,欧债危机企业叫苦,现在一些跨国公司都在加大力度搞研发,包括一些著名的,你比如说去年微软,因特尔他们的研发投入可能是80亿美元左右,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信息产业,我们国家百强企业前一百家里边,加起来研发投资,我们百强企业110美元,所以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想我们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企业,特别是环首都经济圈,原有有一些优势,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政府引导,通过利用社会资金来加强研发投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想谈的两点意见,一个加大规划,一个加强研发投入。
刚才主持人问我有那些产业更适合发展,我想这个问题难回答,我想不止一个产业,无论河北、天津还是北京,肯定有好多产业都是适合发展的,我想结合这几个目前正在实施七大战略新产业性,我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们这个地区发展,我不想否认其他的,我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在环首都经济圈里边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条件,还有一个产业虽然没有列入战略新产业,做工业设计产业,这个产业应该说在欧洲在美国很发达,在我们国家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总得来讲分量比较小,还不太突出工业设计因为我们这个环首都有一个人才优势,有制造业优势,在全国当中区域优势非常明显,现在我们国家制造业应该很发达。
何刚:谢谢,我想干货非常多,辛司长说的话非常中肯,像辛司长讲的第一不要一窝蜂,第二注重研发,尤其后面几个建议,我觉得对于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政府,尤其企业来讲,讲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设计巨大的潜力,我想更多更详细的东西,我想以后应该找工信部,找辛司长的,包括公司的引入,产业集群重新设计和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大有前景,用好首都的概念,首都的人才包括技术等等各种的优势,最后我想回到长这儿,站在一个规划的角度,还给我们进一步一些小结,目前各区域做产业和规划当中,怎么样在产业升级换代当中,把产业集群设计规划协调建设做得更好,怎么样避免一些麻烦和问题,给我们一些提升。
宋葛龙:快到吃饭时间,我简单一点,几句话,我也是个人观点,第一个好字当头,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十二五”的,好字当头很重要;第二个来讲,我们产业集群的发展,要着力构建现在产业体系,刚才我提到十七大报告首先提出这个概念,当然没人解释,我理解现在产业体系至少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同时是充分体现了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这样一个产业,我们第一大制造业,但是工业大而不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一个根本的目标;第三个来讲我觉得创新永远是核心的,第一的推动力,驱动力,刚才性司长也提到,创新是个什么概念,大家也知道美国再工业化,实际上他不是简单的把制造业,我考察了GE公司,GE公司他启动了一个技活,英语我不会,叫梦想启动未来;第二来讲健康创想,还有绿色创想,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老百姓做B超那个大机器,搞成了一个比pad的还小,比手机大不了多少的东西,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做B超,特别是中国,城乡差距比较大的地方,赤脚医生做B超,第一发动了人民群众,第二新的增长点,创新永远是我们中国必须的,上海叫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广东是叫转型升级,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经常提到中中华族的文化,中就像国人从历史上不大重视公共空间一样,对创新不是太重视,而且企业也善于复制,刚才说好多几百家企业搞一个企业,好比我们三个人,我是是友,你们俩是做领带的,,我举个例子GE公司迪生创造的百,年老店现在还是世界前几名,中国企业就是创新不够,但从国家来讲创新还是很重要,新的产业构建当中,要永远坚持创新是第一推动力,不要觉得我们自己如何如何了,这是我想说的,第四关键词是绿色经济,跟我们今天产业高端论坛绿色,过去我们有人说话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低碳经济,反正概念很多,这都是我个人五的观点,现在都可以回归到一个概念上来,统一到一个概念上来,绿色经济,领绿色产业,核心就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资源优越性,欢迎友好型,低碳、环保,边界的,既融合了知识经济,这样一条绿色经济,这个是我觉得毫无疑问,必须的。
何刚:谢谢,谢谢宋司长的主持,你其实替我们大家做了非常好一个总结,由于时间原因,本来有一个开放提问,简要的总结一下,刚才我们五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产业发展的阶段,和正在发展新的变化,强调区域规划尤其政府在其中协同和指导的这种作用,另外对具体行业布局,尤其强调结合本地优势,做非常好这样一种规划和产业的推动,同时创新研发和产业这种升级,我想这也是非常大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也无法把话题能够更深入引入,实际上我们宋司长,进景长、孙所长,石先生在这里边有非常多的研究和积累,我想做进一步的探讨,该要政策要政策,该要智慧的要智慧,该要钱要钱,别客气,谢谢大家,也谢谢我们五位嘉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