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基金组团杀跌 公募大逃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0 01: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9月9日,上证综指再次跌破2500点。4天前,上证综指跌破2500点时,沪深两市一泻千里,总市值较上一交易日蒸发5200亿元。9月5日暴跌隔天,市场成交量极度萎缩,两市成交只有947亿元,创下自2010年7月5日以来的最小成交量。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发现,公募基金是这轮杀跌的“主力军”。9月以来,曾经强势上涨的基金重仓股,仿佛在一夜间突然掉入“组团杀跌”阵营,股价下跌超过20%,成为暴跌重灾区。就在进入9月6个交易日,水泥、房地产、煤炭等基金重仓行业,累计出逃资金近百亿元。

  基金减仓、撤退

  自8月29日至9月5日,上海股票型基金经理陈涛(化名)就忙着将自己管理的基金仓位降下来。“6天抛出了8%左右的筹码”,目前持仓不到75%,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早在8月中旬,陈涛就在减仓和硬扛之间犹豫不决。但8月29日,有关保证金存款的消息,促使他最终作出减仓的决定。该消息称央行以非公开通知的形式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需缴纳准备金的存款口径,市场认为大约9000亿元的资金将被冻结。

  “市场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暴跌。”这是陈涛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陈涛说,8月中旬市场反弹,是市场预期紧缩政策会放松。但“保证金存款的消息,暗示政策不但没有放松迹象,反而还在加码收紧。这使得市场陷入悲观和恐慌之中”。

  跟陈涛一样加入卖出行列的,还有其他一些公募基金经理。来自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杨峰(化名)就是一个代表。

  8月底,杨峰就在公司投研内部公布其9月的策略为“减仓、撤退”。理由就是经济下滑、上市公司增速低于预期、货币政策还在收紧,整个市场的估值还会下移。因此,他给基金经理下的指令是,“动作要快,只要能卖出去的,就赶紧卖出去。”

  作为投资总监,杨峰自己管理的两只规模约70亿元的基金,减仓尤为迅猛,“减仓幅度接近15%,抛出了10.5亿元左右的股票筹码”,目前仓位只有70%,处于行业中下水平。但杨峰称,市场还会向下探底,他们9月的减持行动,还将继续。

  陈涛和杨峰的抛盘,只是公募基金杀跌的冰山一角。自8月底开始,以水泥、煤炭、有色等行业为主的基金重仓股,都出现崩盘式的暴跌,更全面地暴露了当前公募基金多杀多出货的现象。

  基金重仓股“组团杀跌”

  “水泥股已经陷入了一片杀跌之中,股价一泻千里,根本扛不住了。”北京某混合型基金经理夏风(化名)无奈地感慨,水泥曾是基金上半年扎堆看好的一大板块。但随着市场担忧经济增速下滑,新建开工工程放缓,机构对水泥未来的需求比较悲观。于是,9月以来,整个基金行业都在不计成本地逃离水泥股。

  盘面数据显示,9月5日,水泥板块放量暴跌,板块整体跌幅超过7%。其中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等均告跌停,青松建化、巢东股份在内的12只水泥股跌幅超过6%。9月6日,水泥板块依然以-2.91%的跌幅领跌A股,而海螺水泥、冀东水泥等股票的跌幅更是高达5%以上。

  基金出逃的不仅是水泥板块,其他基金重仓的行业亦纷纷出现资金大肆出逃的现象。

  据益盟软件统计,9月以来的短短6个交易日中,煤炭、房地产、水泥、化工和有色金属五大强周期性行业是资金净流出居前的行业,资金净流出79.53亿元。就连前期备受基金青睐的酒饮料行业,也被基金抛弃,净流出资金达10.95亿元。

  无论是水泥,还是白酒,都是上半年强势上涨的基金重仓股,为何一夕之间会成为基金争相杀跌的品种?

  “多杀多就是基金抱团取暖的后果,整个行业陷入了囚徒困境。”面对这几天重仓股的惨烈下跌,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经理周平(化名)语气无奈地感慨,公募基金的投资模式是喜欢抱团取暖,只要看好某一板块,近百只基金都会扎堆持股。然而,只要碰上市场发生变化,就会碰到“抢先抛售、互相残杀”的问题。

  周平举例说,海螺水泥是一只典型的基金重仓股。公司今年半年报披露显示,共有111只基金持有该股,筹码集中度非常高。“如果所有基金都不卖,股价就会稳定地往上涨,所有基金都会受益;但只要有基金开始卖,股价就会下跌,没有卖出的基金,净值就要受损。”周平称,基于博弈的战术,当市场意识到水泥股有风险时,各家基金都是争抢着第一时间卖出,以尽可能地避免损失。但结果却是,9月5日,多只水泥股的股价,直接封在跌停板上。

  据周平介绍,9月初,其所在的公司原本不打算减持股票。但“随着其他基金开始甩卖重仓股,眼看着股价哗啦啦往下掉,基金净值也快速下跌。公司原本看多的基金经理也开始卖,都赶紧跑路。”就这样,原本只是水泥等个别板块的杀跌行情,蔓延到中小盘个股、甚至是对强势上涨个股的抢先出货行动。

  记者统计发现,自8月29日至9月8日,领先科技、美尔雅、中航电子、金科股份等中小盘股价直线下挫超过20%,其下跌幅度是同期上证指数4.34%跌幅的5倍以上。

  9月7日,A股出现久违的中阳线,上证综指上涨45点。当天,兴发集团、湖北宜化、金正大、天原集团、兴化股份等股价的涨幅超过7%。但沪深交易日所公布的交易龙虎榜数据显示,这些股票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主要来自机构席位,而公募基金正是机构席位的租用者。

  “围观”2437点

  9月以来,与公募基金在低位杀跌出货不同,私募基金和券商理财等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并没有加入减仓行列,而是保持低仓位、耐心等待8月9日新低2437点被击破后再考虑加仓。

  深圳龙腾资产董事长吴险峰管理的信托产品只有50%的仓位,主要持有消费和新兴产业等防御型品种。9月以来,虽然上证指数再次击穿2500点,但他并没有出手加仓,而是耐心等待。“现在就等市场再创新低后再加,2437点肯定不是新低,2010年7月创下的新低2389点,应该会是比较强的支撑。”

  吴险峰判断市场还将下探的依据是上市公司盈利下降。“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6%,增速较一季度的27.8%出现下滑;净利润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一季度的18.9%明显下滑。”吴险峰预期,市场需要通过下跌来消化对业绩下滑的担忧。

  在等待底部来临的,还有一群来自券商的资金。深圳某大型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余海(化名)就是其中一员。8月3日,上证指数跌破2700点,感觉市场风向不对的余海,就开始空仓。如今,他在“等跌破2400点再加仓”。

  与吴险峰不同,让余海悲观的理由是欧美危机和市场流动性。“欧美债务危机还面临不确定性,如果欧债危机九十月份继续爆发,市场进入恐慌状态,对中国经济将有实质性的影响。再者,国内流动性紧缩的趋势仍在继续,预计整个9月份至月末的资金面都将较为紧张。”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大多数机构都持观望等待的策略。这一点,从地量的成交情况可见一斑。9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金额仅957亿元,14个月以来首次跌破千亿元大关。持续萎缩的交易量,说明场外资金入场的兴趣依然不大。

  等待月底拐点

  从历史看,A股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但各路机构还在观望而不入场,就在于他们判断A股还将有最后一跌。

  关于市场见底的特征,圈内流传的一个段子是:“市场就像监狱,熊市初来的时候,把业绩差的拉出去暴打一顿;过一段时间,把业绩一般但有故事的拉出去暴打一顿;过一段时间,把业绩好但估值高的拉出去暴打一顿。最后,发现没有可打了,市场才到最后一波的时候。”

  结合A股的市场,杨峰认为目前还只是基金争相抛售业绩差、讲故事的品种,但一些业绩一般的中小板、创业板板块个股,未来还有幅度不小的探底。“创业板股票刨除掉募集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上半年增长只有约7%,二季度几乎是不增长。这些垃圾股的估值还在50倍以上,未来将要遭受戴维斯双杀的暴跌。”

  除此以外,杨峰认为机构扎堆抱团取暖的消费、医药,也还有一波下跌。“机构都有博弈的心理,消费这些强势板块,一有风吹草动,资金就会争相出来。”而据记者采访了解,深圳有私募考虑到补跌的可能性,已经在计划近期卖出持仓达半年之久的贵州茅台、五粮液等。

  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90%的机构都很悲观。但展望A股的拐点,不少机构都预期预期9月底、10月初将会迎来“吃饭行情”。

  “9月份就是熬,还需要熬一段时间。等到9月底,该跌的都跌得差不多,市场就会启动一轮全面反弹行情。”陈涛称,A股迎来拐点的契机是市场不确定因素的消除:比如国内经济下滑的程度、高铁和房地产的投资是否明显下滑、欧美是否有新的变数出来。他预期等到9月底,将会有一些迹象预示反弹行情的启动,例如成交量重新放大、热点板块的带动等。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