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6000亿中欧合资基金萌生退意 欲撤资救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9:12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于勇

  在中国众多的合资基金公司中,来自欧洲金融机构的外资股东成为主力。如今欧债危机使得这些金融集团尤其是银行业巨头的风险敞口不断加大,回撤资金“救主”成为这些欧洲股东们的一种选择。

  根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基金市场的报告,在接受普华永道采访的基金经理表示,由于外资资产管理公司近年的总体市场份额停滞不前,预计未来几年实力较弱的基金公司股东将会撤离中国。一些合资基金表示,很多在中国运营的本土基金公司都赚不到钱,更何况外资。

  据本刊统计,目前中欧合资基金公司达18家,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元(见表),约占目前中国A股公募基金资产规模25%以上。如果大量外资股东撤资,对A股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

  内忧外患 参股恐生变

  证监会放开QFII进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之后,出于看好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增长预期,中国的合资基金公司数量大幅上升。据统计,目前总共有37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与中国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并掌控少数股权的形式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纯中资基金管理公司。

  但与预期相背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投资市场恢复缓慢,A股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在过去两年中已陷于停滞。对于前期已经进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外方股东,很多合资基金公司只是把合资公司当做财务投资来对待。因为没有迅速进入第一梯队或者规模上再上台阶,原来证监会期望合资引入外资基金在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品牌等经验都只是纸面上的设想。

  截至目前,中国有18家基金公司的股东来自欧洲金融集团。法国传统银行业背景的基金公司有农银汇理、海富通。浦银安盛、中海基金公司外方股东来自法国的保险业和私人银行业。瑞士两大银行业巨头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则分别参股国投瑞银和工银瑞信,雪上加霜的是,国投瑞银的外方股东瑞银集团在近期还爆出了由于交易员违规操作致使20亿美元打水漂的“尴尬”。

  中欧合资基金公司一览

基金公司 欧洲股东背景及持股比例 资产管理规模(亿元)
国联安基金 德国安联集团(49%) 167
国泰基金 意大利忠利集团(30%) 434
国投瑞银基金 瑞银集团(49%) 384
工银瑞信基金 瑞士信贷(25%) 603
华宝兴业基金 法国兴业银行(49%) 405
海富通基金 法国巴黎投资管理BE控股公司,巴黎银行旗下(49%) 389
汇丰晋信基金 汇丰投资管理(49%) 107
嘉实基金 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旗下(30%) 1499
金元比基金 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49%) 12
交银施罗德基金 施罗德投资德国(30%) 450
农银汇理基金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法国兴业银行和法国农业信贷合资成立(33.3%) 191
鹏华基金 意大利欧利盛资本资产管理股份公司,欧利盛金融集团旗下(49%) 500
浦银安盛基金 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安盛集团旗下(39%) 17
信诚基金 英国保诚集团(49%) 146
兴业全球基金 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49%) 355
招商基金 荷兰投资(33.3%) 357
中海基金 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15.385%) 155
中欧基金 意大利意联银行(49%) 65

  数据来源:wind资讯及各基金公司网站,截至2011年6月30日

  法资股东最受伤

  从整个欧洲银行业来看,法国银行对希腊的债务敞口很大,根据各银行披露的数据,法国四大银行共持有60亿欧元的希腊主权债务,而对欧元区其它几个债台高筑国家——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的敞口则共计超过400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在此前还传出了破产的传闻。

  从目前经外媒暴露出风险敞口的法国三大银行来看,农银汇理和海富通基金公司由于外方股东均有法国大银行背景,在此次危机中首当其冲。浦银安盛外方股东安盛投资管理公司外方股东是保险背景,中海基金公司外方股东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则是私人银行背景。

  资料显示,农银汇理的外方股东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法国农村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合资成立的。而这两家银行正是首先遭到穆迪降级的法国银行业巨头。在穆迪下调评级之后不久,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就宣布将旗下子公司东方汇理银行或其关联公司提供一般性担保,担保机制将在12月份就位。

  对于海富通的外方股东法国巴黎银行集团来说,虽然在前期评级未遭下调,但是也已经被列入了负面观察名单,穆迪将在三个月内作出评估。与此同时,法国巴黎银行在9月14日宣布了出售700亿欧元的风险权重资产的计划,以缓解投资者对法国银行杠杆和融资能力的担忧。巴黎银行表示,对希腊债务危机的风险敞口将使得该银行在第三季度面临潜在损失。

  瑞士两大行身陷“丑闻”

  同本国经济规模相比,瑞士的银行业极其庞大,资产总值相当于本国GDP的680%。但是瑞士银行业的规模过于集中于瑞银和瑞士信贷这两大银行,这两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是瑞士GDP的4倍以上。作为瑞士最大的两家银行,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通过参股国投瑞银和工银瑞信两家基金公司介入到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然而,庞大的瑞士银行业近年来“丑闻”不断,先是美、德等国的司法和税务机构以瑞士银行涉嫌帮助他们的纳税人逃税为名,强烈要求瑞士银行公开储户资料,近期又是“魔鬼交易员”事件缠身。

  国投瑞银的外方股东瑞银集团在此次危机中忙得应该是“焦头烂额”。上半年,瑞银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次级债市场的崩溃使得该行蒙受了380亿美元的损失。在9月16日,瑞士报纸报道,瑞银已经计划将于11月17日的投资者日宣布大幅缩减其投资银行业务规模,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

  祸不单行,正在瑞银集团重建其投行业务的努力之路步履蹒跚之时,31岁的“魔鬼交易员”由于ETF违规交易导致该行损失20亿美元。尽管瑞银能够经受得住这20亿美元的损失,但是这也加剧了市场呼吁其分拆或出售其投行业务,将注意力完全转向其旗舰财富管理业务。需要指出的是,瑞银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濒临倒闭。

  同样作为瑞士银行业巨头的工银瑞信外方股东——瑞士信贷,相对于瑞银集团,目前情况显得相对要好。但上半年,瑞士信贷集团计划在投行部门裁减逾600名员工,由于2011年第二财季交易暗淡,该集团还计划在旗下多个部门进行裁员。可见,面对持续的危机,尚未曝出大问题的瑞士信贷集团明显有点“吃不消”。

  中欧合资股东日子都不好过

  在合资基金公司中,中欧基金的外方股东——意联银行是意大利第六大银行,该银行于今年3月29日突然宣布增资10亿欧元。相信此次意大利信用评级的下调,对该银行的打击又会进一步加大。

  汇丰晋信外方股东汇丰控股是国际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银行。7月31日,汇丰控股宣布将以约10亿美元把旗下表现不佳的195家美国分行出售给FirstNiagara金融集团,并将关闭其他13家分行。9月7日,汇丰香港宣布未来三年裁员3000人,占全部职位的8%。至此,汇丰控股从2011年已在拉丁美洲、美国、英国、法国和中东裁员5000人,并在2013年前还将裁减2.5万名员工。这是汇丰集团继2009年以来再度裁员,亦为历来裁减规模最大的一次。

  招商基金的外方股东荷兰投资,是荷兰国际集团(ING)的全资子公司。截至9月15日,荷兰国际集团所持意大利政府债券的规模为47亿欧元,目前持有77亿欧元左右南欧各国的政府债券。

  除此之外,A股合资基金公司股东中还有部分保险巨头及资产管理公司,如德国保险业巨头安联集团参股国联安基金、意大利忠利集团参股国泰基金、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参股交银施罗德基金等。这些外方股东由于在债务危机中的直接受到的风险要小于银行业,所以目前并没有暴露出相关的问题。但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尤其是在欧元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些金融巨头所面临的风险也有可能会被放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