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和天弘谋变 谋求破冰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贾华斐
变大,或者渐渐在市场的淘汰中消亡。如此极端的两个结果正摆在一些因规模过小而长期亏损,资本金逐渐告罄的小型基金公司面前。2008年成立的民生加银是最早面临这种危机的基金公司之一。不过,在该基金公司高层几乎全盘更换之后,它正想尽办法谋求一条破冰之路。而近期突然变得活跃的小型基金公司也并非民生加银一家。
业内人士指出,在大型基金公司人员、团队和模式已趋成熟稳定的情况下,这些谋变的小型基金公司可能会带来行业的一些新希望。
民生加银“三把火”
11月18日,民生加银景气行业基金完成募集,31.99亿元的首募规模使其成为下半年成立的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而下半年股基的平均首募规模仅8.56亿元。民生加银管理的基金总规模也由三季度末的21.51亿元翻了一番,突破50亿元大关。
发行该基金之际,民生加银的董事长、总经理和投资总监刚刚全盘更换。民生加银新任董事长万青元(微博)8月3日上任仅有2个月,总经理自2011年1月29日开始已空缺10个月,俞岱曦尚未正式上任,而新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吴剑飞加入民生加银仅1个月。
如此大规模的更换管理层本就在业内不常见,而新的高管到任之后,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市场对民生加银的关注。民生加银高管先是果断做出了将公司投研和市场等核心部门搬到北京的决定;在证监会降低基金公司从事专户业务门槛之后,民生加银又第一批上报申请材料。
不过,对银行系背景的民生加银来说,达到一定规模的首募并非难事,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公司的规模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在本次募集新基金之前,民生加银共管理4只股票型基金和1只债券型基金,但总规模仅21.51亿元,平均每只基金规模仅4.3亿元,但这5只基金的总的首募规模达到87.42亿元,缩水超过75%。
“股东支持只是辅助因素,关键还在于基金公司自己要打造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把客户留下来。”一位非银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评价,在这方面,很多银行系基金做得都不够。
求变
民生加银并非唯一一个大力求变的基金公司。2011年,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密集期,其中多家小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原因均为股东不满原高管团队所致。而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的新任高管到位后,纷纷烧起“三把火”,使得业内黑马频出。在整个基金行业日趋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小型基金公司成为市场中关注的亮点。
譬如,同样高管团队集体更换的还有天弘基金。8月31日,华夏基金(微博)原总经理助理郭树强正式担任天弘基金总经理,之后,他从华夏、嘉实、银华等公司挖来多员大将负责各个业务部门,组建了新的团队,并提出“超配固定收益产品”等明确的发展思路。与民生加银相比,天弘基金新团队走得更“稳”,2011年仅发行了一只债券基金,首募16.7亿元。
此外,东方基金、宝盈基金(微博)等小型基金公司在更换总经理之后,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东方基金旗下有3只基金都进入了偏股类基金前30位,而连续多年业绩垫底的宝盈基金不仅摆脱了业绩垫底、负面缠身的“命运”,还闯进了偏股类基金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