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内企业推迟境外上市 IPO进入严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美国、中国香港等上市窗口近乎关闭

  本报记者 刘孟卓报道

  中国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个数连续4个月锐减。清科研究中心11月初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中国企业IPO进入“冰河期”,仅有11家企业IPO。此外在10月份,除了中信证券在香港主板实现IPO外,其余海外市场IPO均交白卷。

  伴随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中国企业IPO迎来“寒冬”。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IPO个数不断下滑,连续4个月下降。IPO个数环比锐减56%,同比降幅高达75.0%。

  清科公司解释,11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这个数字只是2010年月度平均IPO个数的1/4,2011年前三季度月度平均IPO个数的1/3。

  “IPO数额大减,首要因素是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此外,由于投资者和业内对IPO过密造成A股‘失血过多’的呼吁不断,近期证监会似乎对IPO审核有从严的趋势。11月2日,上会待审的4家公司只有1家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其余均被否决。”海比科技总经理曹开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中集团此前发表报告称,由于赴美上市窗口依然紧闭,香港资本市场难有起色,多家企业纷纷推迟上市计划,使得本月境外IPO市场缩水严重。

  进入8月,境外利空消息仍旧不断,包括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和中信证券在内的多家企业宣布推迟赴港IPO进程,当月香港市场IPO个数为零。在9月,赴港上市的4家企业首日均遭破发,中国企业赴港上市举步维艰。

  “实际上,从7月份开始,中国企业赴海外IPO的冷淡情绪开始蔓延。当月已有多家推迟了赴美IPO计划。”清科公司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卫卿指出,美国资本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影响在7月份还未消除,美国国债问题又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盛大文学宣布暂停在纽约证交所融资2亿美元的IPO,迅雷更是在上市前夜宣布暂缓上市。这使得7月份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数量为零。自此,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陷入低潮。

  “财务数据造假、VIE结构前景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估值下调,当前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堪忧,使美国上市的时间窗口关闭。继美国上市窗口关闭之后,香港资本市场中国企业上市势头也趋于停滞。由于市况不佳,融资效果不甚理想,包括中大矿业、金汉斯、海通证券在内的多家企业均推迟其赴港上市计划。”曹开彬表示。

  此外,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宇预测,近期海外IPO退出渠道不断受阻,考虑到境内IPO数量也出现大幅下滑,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单纯依靠IPO退出的方式急需转变,应该考虑多元化的退出方式。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