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煤层气600亿蛋糕不易吃 矿权分离成开采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1: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毅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准通过,将择日发布。其中,《规划》中煤层气产能目标或将从原215亿至235亿立方米的水平调高至300亿立方米。分析人士称,这一调整或将为行业催生600亿元蛋糕。然而,面对不佳的开采效益,煤层气企业表示此举反而会增加压力。

  催生600亿元行业蛋糕

  上述人士称,《规划》于今年下半年即已通过。但由于高层人士对煤层气产量目标尚有更高期待,因此将争取将“十二五”目标调高至300亿立方米,影响了《规划》的公布时间。但《规划》总体框架已经确定,不会有其他更大更改。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是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随着能源紧张程度的加剧,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而备受关注。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260万亿立方米。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加拿大均超过10万亿立方米。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对煤层气的开采和利用均日益重视。1998年,全美煤层气产量已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而我国36万亿立方米的煤层气资源量远超美国的11万亿立方米,但我国煤层气开采量却十分有限,2010年产量不到11亿立方米。

  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规划》提出,2015年,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40%以上。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8900亿立方米,可满足未来10年煤层气产能建设需要。而此次产量目标的提高,更显示了高层对该行业前景的乐观。

  有分析师告诉本报,如按照原来200亿立方米的产量目标计算,整个煤层气市场的蛋糕在2015年将能达到400亿元;而如“十二五”产量目标可提高至300亿立方米,则蛋糕或将达到600亿元。

  国内目前直接从事煤层气开发的央企主要有中石油和中联煤层气两家。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中国油气控股(00702.HK)、煤气化(000968.SZ)、准油股份(002207.SZ)、杰瑞股份(002353.SZ)等,且主要集中在管输、利用、设备提供、技术服务等中下游领域。

  而中联煤层气一位高管告诉本报,煤层气行业与其他化石能源行业相同,上游开采业的利润最为丰厚,也主导着中下游环节的利润分配。因此,具有专业开采能力的中石油、中联煤层气以及晋煤集团、兰花集团等本身处于煤炭行业的大型国企或将成为蛋糕的最大享用者。

  行业效益急需改善

  然而,该高管同时指出,“十二五”规划产量目标的提高是否能形成行业蛋糕,还要看政策层面的配套措施。因为就目前煤层气行业现状看,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如果规划仅提出一个产量目标的数字,对于煤层气企业而言,也许压力要大于机遇。

  “中联煤是专业生产煤层气的企业,协助国家能源局制定煤层气的行业发展规划,”上述高管称,“但我们仍处在盈亏边缘,而且整个行业均如此。”

  该高管称,煤层气行业目前还更多停留在承担减少煤炭瓦斯安全事故责任的阶段,实际开采的经济效益方面并不理想。

  他告诉本报,煤层气的开发成本比常规天然气要高许多。以千万元投资为例,开发一口天然气井日产量能达到数百万立方米,而一口煤层气井产量最多也仅两三万立方米。

  然而煤层气在售价上却一直比照天然气价格。而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长期较低,也使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效益较低。“现在我们处于勘探期的项目都在赔钱。”上述高管称。

  而在之前颇受各界关注的煤层气发电方面,也一直未有政策层面的实质利好出台,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始终没有确定。上述中联煤高管称,目前真正可用于发电的煤层气,也仅是那些不便于长距离输送的低浓度井下瓦斯。高纯度的、地面开采出来的煤层气成本非常高,完全不适宜发电。

  另据介绍,目前国内煤层气利用可获得0.2元/立方米的补贴,仅是美国补贴水平的一半,而每开采一立方米煤层气的成本却已达到2元左右。“按理说,地方政府还应按照0.2元/立方米的水平拨一部分配套资金,但实际上这钱很难落实。”该高管告诉本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副院长胡千庭也对本报表示,国内煤层气补贴水平至少应提高到接近美国的水平,才能真正唤起企业的积极性。

  除了气价不高、补贴低等问题外,胡千庭还向本报指出,由于煤层气的开采权属于国土资源部,而煤炭的矿权属于地方政府管理,这两大开采权的不统一也是煤层气发展缓慢的原因。

  他告诉本报,国土资源部把煤炭和煤层气分成了两个矿种,因此各自的采矿权、探矿权和生产权也可能分属不同的企业,但实际上煤层气和煤矿是一体的,要想采煤,必须先抽气。因此,造成采煤权与采气权的分离。

  由于没有国家优惠政策或补贴,煤层气业务很难盈利;因此上游开采企业真正采气的动力并不大,更多是先圈资源等待扶持政策;因此会和急于采煤的地方企业产生很多摩擦。“所以,价格、补贴和权责的问题不解决,圈出再大的蛋糕,企业也难有积极性。”胡千庭最后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