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创造现代语境中的丰富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3:15 来源: 新浪尚品有的时候我觉得,七十年代的精神质感比我们今天好。那时候穷得很高兴。今天比那时候什么都要好了,但是今天人的精神质感比七十年代差多了,我们富裕而不幸福,拥有而不开心。
殷智贤:目前社会冲突集中体现的一个地方就是房地产市场,业主和发展商之间基本上就是对立关系,本质上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情,试图建造一种更高品质的居住生活,本来方向是一样的,但是这里面存在很多的分歧,大家对于所谓品质生活的理解和标准,不太一样。就您作为这么多年一个造房子的人,按您的理解,什么叫有品质的生活?有品质的居住?为什么我们现在实现起来还有一定的障碍?
张宝全:我觉得品质就是一种精神质感,那么本质是什么?是文化的肌理,文化的肌理又有什么样的元素呢?就是价值体系。我们讲品质,和我们的文化史是有关联的。讲到建筑,就更是这样,人类的文明,包括人类的精神文化史我们可以通过建筑来解读。
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混杂,这种混杂就是一个家庭里面文化的多元性——农业文明的价值,工业文明的价值,现代价值和后现代的价值,并存在中国社会里面。刚才为什么讲,我们不能从具象上区分,谁是小资,谁不是小资。其实我觉得中国目前处于这样一个现状,早上是小资,中午是波普,到了晚上就又是小市
民了,这种现状中,在今天,一个文化体系的营造,或者价值营造过程中,面临一种冲突,不是业主和发展商的冲突,是文化的冲突。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了,这就预示着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文化消费,就是对精神质感的需求,就是一件事能不能打动我,能不能使我的情感发生共鸣。
我觉得并不是我们想恢复上海20世纪30、40年代那种生活,而是那种记忆,在今天非常功利的状态中,我们失去了宁静,所以有些人认为要唤回。文化肌理就是文化的倾向性。比方说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想摸摸它,就是它触动了你精神的一种东西,那么盖房子也是一样。
中国有很多的建筑在这里面有矛盾,陷于一种困境,我们讲文化的传承,往往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拷贝,甚至于明明一个老古董建筑挺好的,非把它拆了,做一个新的出来,以为是传承,实际上他就把这个上面承载的时间以及特定时间的这种政治经济人文所留下的痕迹,就是文化肌理,都给抹掉了,这是一种倾向。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简单地对西方文化进行抄袭。我觉得,现代性也好,都市性也好,现代的审美和文化的价值,文化的倾向相关联的时候,我觉得在今天也没多大意义。不会形成我们的品质,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比方说,上海新天地出来以后,我觉得大家都没有很好地理解它。上海新天地正好利用了上海20世纪30年代这样一个建筑所留存的人文信息,就是一种东西和一种东西加起来以后,形成了第三种东西,第三种东西同时保存了另外两样的独特性,这就是丰富性,它具有我们价值观的倾向,同时有文化倾向。我们想买东西的意图和逛逛的意图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我要买件衣服或鞋子,现在去上海新天地可能就是我想去看一下。
这样的体验就是我讲的,它是一个品质的象征,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些其实已经在今天市民消费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很大的架构,发展成一种趋势,这点给所有研究文化的带来一种机会。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觉得中国人在发现自己贫穷后,就把财富当成最大的价值观。我们发现小资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是我们重新开始审视价值观,从理想的价值,到物质的价值,一直到精神文化的价值。我觉得建筑也是一样,如果建筑没有文化的倾向性,我觉得这种建筑是模糊的,这个模糊的建筑不会激发我们精神的共鸣。
有人批评有些房子把厕所的大白砖贴在墙上,把中国都毁了,认为是发展商没文化,我认为不是,而是中国文化上整体的贫困。上海的文化和北方的文化,带来了不同的历史,构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北京人去到上海,待了三五年,也一样很精细,所以我觉得在我们今天讲品质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不同的环境中,文化肌理不同,价值观不同。如果你没有一种文化内涵的话,就把现代审美变成简单简陋,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这种简单变成一种苍白,它没有内涵,它不会给你带来精神愉悦。
在一个非常现代的空间里,如果我们在里面放一个中国比较古老的家具,也很简单,但它会给你带来文化的丰富性,特别对中国人,因为中国的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含蓄,中庸,讲究内在的丰富。
同样我们真的找一个老房子,全部装成和20世纪30、40年代一样,我觉得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品质,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状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的消费的趋向已经非常明显了。
殷智贤:我们在今天中国的大都市,看到两条线上,方向不一样的动作。潜在的意识有某种一致性,一种努力是对传统毁尸灭迹,动机是想创造现代生活。另外一个动作是把大量的西方的东西带进中国,包括形式上的直接抄袭,在这两条线上的努力,我认为终极是向着一个方向走的,无论是房子外部还是内部,大家都在做这种努力——希望建设一个更丰富的焕然一新的居住空间。他认为这个丰富性代表一个更高的品质。很多人会相信这个房子包括的文化符号越多元,混搭得越复杂,可能代表更高的品级。
张宝全: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丰富性是由简单性造成的,并不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堆积在一块造成的,我们讲生活是多元状态的,但是建筑,并不是把很多东西并在一块,就真正造成文化的多元。我想丰富性和多元性前提是个性化,文化倾向性的一种坚持,由这些不同变成丰富性。那么我们讲的一种现代语境,实际上就是讲的现代性和民族性,是现代性里面可以有很多种趋向性,包括我讲的简单简洁,这种简单简洁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就是简单。我想丰富性是个性化的障碍,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要有一种文化依据,就是你能不能打动我?如果不能打动我,我们的文化就会很弱势。文化个性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形式体现,一种是内在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体现,后一种更有魅力。形式上的不一样在文化上是很初级阶段的,一个人到咖啡馆喝一杯咖啡,除了对味道有要求,他还希望你的环境里能提供咖啡
以外的情境和环境,由这些所构成的东西,都已经成为他花钱购买的对象。今天的酒吧最能体现这一点,为什么每个酒吧都有不同。
语言不需要翻译,你就能看懂,才能一下子感动你,如果这种语言你不能看懂,或者通过另一种方式翻译的时候,你很难感动。普希金的诗在俄语里边非常非常美,但是翻译成汉语以后,这种美就会丧失。
有的时候我觉得,20世纪70年代的精神质感比我们今天好。那时候穷得很高兴。今天比那时候什么都要好了,但是今天人的精神质感比20世纪70年代差多了,我们富裕而不幸福,拥有而不开心。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现代化包括工业文明,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创造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比如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牺牲了环境,牺牲了传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吗?不一定,我们要重新审视现代化的路径,就是我们的现代化的路径走得对不对?我认为有可能是错的,是急功近利,在今天并不是钱越多,你就越快乐,至少我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