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船沉邵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8:01 来源: 《新世纪》周刊

  一条古老的河流,一起死亡12人的沉船事故,贫困而失序的经济,和一座永远建不起的桥梁

  财新《新世纪》

  记者 王婧

2011年9月11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夫夷河“9·9渡船翻沉事故”中沉没的“湘邵县客0018”渡船,被海事部门打捞出水。破损的窗户上还挂着水草。星空/CFP  2011年9月11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夫夷河“9·9渡船翻沉事故”中沉没的“湘邵县客0018”渡船,被海事部门打捞出水。破损的窗户上还挂着水草。星空/CFP

  湖南邵阳有一条河,名叫夫夷河。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自南而北,流经邵阳全境。2000多年来,夫夷河蜿蜒流淌,冲积出下游平原,孕育了下游沿岸六个村庄。村村都有小码头。

  9月10日,夫夷河塘田段的寂静被打破。几位湖南省级领导,在距夫夷河码头约2公里的河边,现场做出一个决定:由湖南省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出资1400万元,在此处修建一座桥梁。

  河水静静流淌。暴涨的河水已经退去,沙堆露出水面。也许不久的将来,即将建成的大桥能够提醒人们:2011年9月9日,这里发生过一起严重沉船事故,官方认定有12人身亡。其中,9人是孩子。

  沉船

  9月9日下午2点左右,一条客船静静停靠在夫夷河码头。三天后就是中秋节。45岁的船老板银希祥站在船尾,看着从湖南省邵阳市塘田市镇中学放学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跳上船。客船拥挤,有四个孩子只能坐到木制的顶棚上。

  这是学生假日包船,银希祥和学校谈妥的价钱是一趟50块。如果一切顺利,学校会用每半年2000元的报酬,跟他定下这笔长期买卖。

  银希祥开动马达,轰隆作响。客船拖着“人”字形波纹,略带摇摆离开码头。此时,船帮距离水面只有大约10公分。

  开出不到2公里,船进入一片布满沙堆的水域。170米宽的河面上,散布着几十个沙石堆,几乎占到河道的一半。一条采砂船停在沙堆附近。

  突然,“咔”地一声巨响,客船震了一下。水面下30厘米处,客船的螺旋桨挂到了采砂船的钢丝绳上。船向左侧倾斜。船身进水,迅速下沉。

  一只只慌乱的小手在水面上挣扎。14岁的龙志恒潜水出来后看见,原本只坐着四个人的船篷顶上,爬上了10余人。有人抓着船杆喊救命。河面上漂浮着几十个书包。

  坐在船尾的陈俊成,在最后一刻跳离沉船。13岁的唐恒潜入水底,发现这里大约有3米深。他在水下抓住溺水者的衣领,救上来三四个孩子。

  穿红格子衣服的李雅娟被拉了上来。他的弟弟李巍然看到姐姐“脸发紫,嘴唇也发紫,后来变成了灰色”。七八分钟后,赶到的医护人员宣布李雅娟死亡。

  附近的船只陆续赶来营救。这里距离县城将近30公里,等专业潜水员到达时,距离沉船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12条生命,留在了寓意为“平安”的夫夷河中。悲哀的消息像水纹那样,迅速向两岸村庄扩散。

  塘田市镇是欠发达的农业镇。2008年,塘田市镇生产总值为1.65亿元,农业产值超过1亿元。全镇有农民4万余名,人均纯收入仅为每年1900元。

  夫夷河把塘田市镇分成两半,河上没有桥。镇政府在河东。隔河相望,对面的村庄多靠种田为生。务农之余,村民们惟一的乐趣是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此时正是收割季节,在田里收割的,多半是老人。

  乐家村的李年文上午干完农活,回家午睡了半小时。有人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问:“你家小孩回来没有?”然后,他听到有人大喊:“出大事了,船翻了,死了好多小孩!”

  李年文心里一紧,穿上拖鞋就往外跑。这里穷,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一条只有3米宽的石子路,贯穿了沿河所有村庄。

  路上,他看到其他的家长。一路跌跌撞撞赶到出事地点,有人告诉李年文:“你儿子没事,女儿已经去了。”他一眼看到穿着红格子衣服的李雅娟躺在沙堆上,两腿一软,瘫倒在地。

  家长们大声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伴随着岸边连绵不绝的哭喊,河面上所有客船,都被家长们用来寻找孩子。天黑了,手电筒的光在河面上漫无目的地晃荡。

  采砂船全部停止了作业,为客船让道。

  采砂

  相对于客船,采砂船是个庞然大物。由于采砂船在工作时位置相对固定,它们往往用钢丝绳固定在水底。采砂、砂石分离、精选全程均在船上完成。精选过后的废弃沙石,堆砌在河道内,像小山一样阻碍着客船的前行。

  螺旋桨挂到钢丝绳,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船老板称其为“锁住了”。“解锁”需要采砂船停止作业,松开钢丝绳,等客船过了之后再重新固定,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十多分钟。一些客船的船主和采砂船老板屡屡为此发生争执。这样的争执多了,客船就逐渐习惯了绕行。

  在河上开客船的人,多半是祖传的老船家。他们本来对河水情况了如指掌,能从水颜色的细微变化判断河水的深浅。不过,采砂日久,河道被堵塞,水流变得湍急。渡河的村民们,会唾骂采砂船的老板们赚钱赚红了眼,把河道破坏得不成样子。2010年,老百姓还曾经到政府去告状。他们担心河床要是被挖空了,以后涨水就会威胁到村子的安全。

  可另一面,大家又偷偷地四处打听,如何才能打上采砂这份工。比起务农,这是更好的营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采砂都是靠手工完成。采砂者把挖上来的河沙运往岸边,再用筛子筛。

  在村民的记忆中,那时候沙多,也不值钱。愿意干这样的苦力的人并不多。近20年来,基建和房地产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推进器,机械化的采砂船开进了古老的夫夷河。村民们眼见着河沙的价格从每方10多元起一路飙升。如今,河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方120元。

  不但如此,采砂船每月还可以从河沙中淘出砂金150克左右。按收购价格250元计算,一条采砂船仅淘金一项,就可收入3.7万元。按一条中型采砂船35万元的造价来算,半年之内就可收回成本,实现赢利。

  早些年,采砂者会与河道旁的村组私下协商,买下河里的沙洲。只要能征得当地稍有威望的村民的同意,付给一定的费用,便可开工。

  很快,大大小小的采砂船挤满了整个河道。最多的时候,有27条采砂船分布在5公里的水域里。

  散兵作战的局面,在2003年发生了改变。邵阳县塘田市砂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砂石公司)成立,采砂船主陆续加入,接受其管理,并按比例提成,缴纳“管理费”。

  周和平是这家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他不讳言,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公司从未在工商部门注过册,也未办理过任何手续。起初,不愿意加入砂石公司的采砂船主发现,政府部门陆续上门,开出各种各样的罚款单据,“一共有11个部门”。盘算之下,他们加入砂石公司,彼此八二分成,省却种种缴款、罚款之烦。

  “与政府相关的所有事情都由采砂公司打理了。我们就是交钱。”一名采砂船主说。

  砂石公司坚称自己只提取8%的收入。“收取税费后,扣除每个股东每月1500元的工资,全部上交镇政府。”股东周孝来说,公司除管理河沙销售价格,不对采砂船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管理,采砂作业许可证也由采砂船船主自行办理。

  表面上,整个邵阳县对于规范采砂都有明文规定。比如,离河岸30米内,机埠、码头、防洪堤100米内等区域河道禁采区;河道采砂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县政府对全境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

  但对于夫夷河上采砂船主来说,现实就是“砂石公司管我们,政府管砂石公司”。政府下达多次的禁采令如一纸空文,采砂从未停过。“加入公司之后,只要不出大事,政府就不管了。”

  然而,这一次出了大事。9月9日,所有采砂船被停止一切作业。

  超载

  47岁的农妇刘秋娥的遗体,是9月11日清早在夫夷河下游东方红大坝附近浮出水面的。一天后的中秋节,跟其他11个遇难者一样,当家属在一纸20万元的补偿协议上签下名字后,她化作灰烬。

  从塘田市镇渡口开往各村码头的纵向轮渡,暂时停运了。20年前,夫夷河底还平坦多沙,水浅的地方,成年人把裤脚挽到膝盖上,就可趟水过河。后来采砂船越来越多,河道内既有几米高的小沙山,也有五六米深的河底。坐船就成为渡河的惟一方式。

  “你知道去对岸有多不方便吗?”一位客船船主说,“如果不坐船,就要绕到县城那边去,要走27公里。”

  对孩子们来说,渡河是上学的必经之路。塘田市镇中级中学是镇上惟一的初中,有63个孩子家住夫夷河西岸。每个周末,他们都在这里渡河回家。

  十几艘渡船都是私人经营。如果仅仅是横渡过河,每人收费1元。乡里乡亲之间,客船不对老人和同村人收费,有的船对学生也免费。一名船主介绍说,每天横渡过河的人约有1000人;上下游之间的航线人数更多。

  一份政府调查报告称:“塘田市集镇上的夫夷江渡口是个交通要道,夫夷江两岸的群众南来北往,从此过河,每天成百上千,全靠一只小渡船。有时候等一篙船要等个把小时。小渡船经常超载,船上拥挤混乱,时有沉船翻船死人的事故发生。”

  “这里十多条船,没有一条不超载。”船主说:“我开这个船这么多年了,一般都装二三十人,人多的时候装五六十人。”逢年过节,超载更为严重。他的船宽2米,长12米,核定的载客人数是16人。

  沉船事故发生后,邵阳县两度对外宣布乘客人数,从最初43人,变成最后的50人。

  调查组核对了找到的生者与死者,但在这个没有票根的渡船上,无人确切知道当时有多少人挤在船上。

  出事之后一两天,横渡的客船照常开工。船家用竹篙轻轻一点,一两分钟就到了对岸。船上,配备了由湖南省海事局赠送的带荧光的橘红色救生衣,“比核载人数还要多十几个。”船主告诉记者。

  修桥

  在这个湘中南的小镇上,村民们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的记者。他们反复念叨着:这下该修桥了。

  从古时起,塘田市镇就是夫夷水的一个重要水港。沿滩村附近,曾有一座石墩桥,名为“寡婆桥”。清朝年间一场洪水,把桥冲垮了,只留下桥墩。

  该镇一位姓吕的人大代表称,这些年,修桥的呼吁“年年提,都打了水漂”。一名官员称,“主要是对面没什么经济可以刺激,修了桥也就是方便人们过河,对经济没太大帮助。”

  最近一个和经济挂钩的“绝佳的机会”,是2006年时,塘田战时讲习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坐落在对河村。为此,邵阳县塘田市镇打过一份题为《请求将塘田市夫夷河大桥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报告》。

  该地一名官员表示,“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邵阳市也没有钱,要修桥,至少要省里拨款。但我们年年说,没用。所以趁着有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想借此机会申请一下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根据公开资料,塘田市镇2010年财政收入约为350万元,可支配财政收入约为290万元,绝无财力修起大桥。

  这个修桥报告最终也没了下文。直到2010年,建桥计划被列入邵阳市“十二五”规划。但事故发生前,什么时候能获批是未知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