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逃离及格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0 11:15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逃离“及格线”

  ——2011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

  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处于及格线水平;

  面对不容乐观的全球经济环境,政策不公,

  糟糕的投资环境,融资难,人才困局……

  他们将如何应对,艰难抉择?

  编辑 | 吴金勇

  第一部分

  2011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总体结果及核心发现

  一、2011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61.30分

  2011年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为61.30分(百分制)。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处于及格线水平,由于资金短缺、人力资源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结果表明:当前外部宏观环境总体上比较适于企业发展,但在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经营层面的投融资环境是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瓶颈所在;而人力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关键因素。

  为了更有效地区分不同规模企业间生存环境的水平差异,我们特别将受访企业按照不同行业各自的划分标准,将其分成大中小型三类企业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规模企业的生存环境指数得分进行对比,总体来看,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指数得分最低(小型企业60.03分→中型企业62.12分→大型企业61.28分)。

  二、不同背景下的企业生存环境显现差异化特征

  1. 不同规模企业间存差异,中型企业生存环境相对最佳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的企业家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型企业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最佳,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为62.12分;其次是大型企业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61.28分;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最低的是小型企业,得分仅为60.03分。

  2. 第二产业企业生存环境略优于第三产业

  数据显示,不同行业企业间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最高,达到64.07分;其次是建筑业得了63.54分。相反,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的得分最低,分别为58.5分和59.08分。

  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平均分较高,为61.66分;而第三产业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平均分为60.99分。

  3. 企业家生存环境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均,差异显现

  分地域来看,中部地区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达到了65.64分,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分(61.03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得分相对较低,特别是东部地区只有60.52分。

  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激烈的竞争和快速扩张与资金短缺造成的局促性使得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家的生存陷入困境。相比较而言,中部地区的企业有着相对宽松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

  2011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指数研究结果和发现

  发现一

  企业外部宏观环境总体较好,执行力与服务有待提升

  当前全球的经济环境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同在,近六成大型企业看好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向,国内经济环境稳中有升,有利影响较多,抓住时机升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升级创新”是出路

  1. 国际环境影响正反都有,找到策略是关键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经济环境指数得分59.43分。通过分数来看,中国企业家生存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并不十分乐观。

  如何去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的民营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增强竞争力”(57.6%)和“进行技术升级与品牌创新”(54.1%)的途径,来增强企业自身的“抗危能力”才是根本出路。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小企业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比例”这一策略的青睐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小型企业35.7%→中型企业37.8%→大型企业16.7%);而大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小型企业3.6%→中型企业13.3%→大型企业16.7%)。

  2. 国内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抓住时机求转变

  调查显示,企业家生存国内经济环境指数得分62.81分。当前国内经济环境对于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访企业家对于正负面影响的感受均参半,认为有利的占50.2%,感觉不利的有49.8%。

  但对于当前国内“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阶段带来的影响,总体上看,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感受较为乐观,有超过六成的企业家认为该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发展。

  二、法律环境:立法比较全面,执行相对困难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家生存的法律环境得分72.35分。这个分数是本指数七项一级指标中的最高分,这得益于法律对企业家较为完善的保障性(88.89分),但是企业经营、市场秩序等保障环境(60.12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 企业保障有法可循,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从法律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的生存,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明晰的产权关系以及安全且便捷的产权交易机制,这就要求国家提供一套完善的所有权保护制度、契约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纵观国内的相关法律,与规范市场主体相关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与规范市场关系相关的《合同法》、《信托法》,以及与规范市场秩序相关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条例》等等相对全面,但对民营企业应有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与保护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2. 《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正负影响同时存在

  在与企业关系密切的法律中,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通过数据可见,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民企无疑是把双刃剑,正负面影响同时存在。从正面来看,首先是“企业的用工运作更加规范了”,对于大型企业,这项改善尤为突出,对该项的认同比例高出中小企业二十几个百分点(小型企业55.1%→中型企业51.9%→大型企业75.7%);其次,“劳资纠纷减少”也是比较明显的改善,有四成左右的大中型企业从中获益,认同此项的小型企业也超过了两成(小型企业23.2%→中型企业44.4%→大型企业35.1%)。

  反观该法律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无疑是最明显的负面影响,不同规模企业对该项影响的认同率没有显著差异,均超过了六成(小型企业63.8%→中型企业63.9%→大型企业64.9%)。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新《劳动合同法》所导致的“员工流失率增加”现象比大中型企业更严重(小型企业34.8%→中型企业25%→大型企业27%)。

  三、政策环境:走向总体看好,公平稳定是保证

  在本次调查中,特别考察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产业行业政策以及鼓励创新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总体来看,多数企业家(54.7%)认同当前的“鼓励创新政策”的有利影响;与此相反,56.1%受访企业家认为当前的“金融货币政策”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于“产业及行业政策”,认为有利与不利的均占到四成左右。

  1. 政策公平感较低,大中企业税负公平感缺失较为突出

  本调查中对政策公平性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倾向性的考量。通过数据可知,在与民企切身利益相关的几项政策中,对政策公平性的考虑,企业家们的观点各异。其中,近六成企业家(58.9%)认为“税收政策欠公平”;近一半的受访企业家(49.5%)认为国家对国企的补贴政策对民营企业来说有失公平。对于“市场准入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认为这两项政策不公平的受访者比例均接近四成半左右(47.2%、45.4%)。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36条”。这一政策的出台与推进,对于解决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困境,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企业家们心目中对此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数据显示,受访企业家们认为,若要彻底解决该问题,最迫切的是要“规范政府的行政许可制度以及审批行为”(42.1%)。可见,相关政策的制定固然非常重要,但如何落地,并彻底地执行以及规范化地推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经济政策变数大,小企业更担心“货币”与“税收”

  比较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家对于政策的稳定性会有不同考虑。大中型企业对于“汇率政策”的稳定性较为担忧(小型企业34.8%→中型企业55.6%→大型企业53.3%);相比较而言,小型企业对“税收政策”(小型企业60.9%→中型企业48.9%→大型企业33.3%)和“货币政策”(小型企业60.9%→中型企业42.2%→大型企业40%)的稳定性更为悲观。

  四、政务环境:政府更像领导,“管”得重“理”得轻

  通过指数得分可见,与其它几方面的外部宏观环境相比,当地政府的政务环境是需要有较多提升的一个方面(54.29分)。

  1. 政府更像“领导”,尚需努力向“服务型”转变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家们对于当地政府的角色定位偏向“领导”(64.5%)。政府给予企业正确的引导与管理是必然,但给予更多的服务与支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仆”也许才是民企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2. 企业越大越容易“被重视”,政府“廉洁”与“效率”更待提升

  总体来看,六成企业家认为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相对而言,企业规模越大,被重视感越强。小规模企业感觉政府对企业不重视的占到43.5%,分别高出大中型企业21.9和11.1个百分点。换言之,企业规模与其被重视感成正相关(被重视:大型企业67.6%→中型企业65.7%→小型企业52.2%)。

  地方政府拥有着强大的事权,民企发展要想获得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得不“依附”于地方政府。而这种“依附”行为,也为“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谈到当地政府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超过半数(53.7%)的企业家对于“当地政府针对企业的审批环节过多,周期长”深有感触;另外,苦于“与政府间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和“相关行政部门功能重叠,重复收费和重复检查”的企业均超过了三成。

  发现二

  产业经营环境繁杂,“无处可寻”向“无钱可寻”转化

  总体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短板(47.08分)。

  一、投资环境:政策支持有度,资金与人才最匮乏

  1. 超半数企业有投资计划,行业内扩张是主流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家生存的投资环境是所有十七个二级指标中的最低分,40.12分。市场准入环境需进一步拓宽是一方面,而可利用资源丰富以及劳动力的充沛性则是另一个需要加强改善的主要方面。

  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53.3%)的企业在未来一年里有投资计划,其中,大型企业的未来投资意向强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73%→中型企业48.1%→小型企业50.7%)。

  对于有投资计划的企业而言,近六成企业计划“在本行业内继续扩张”(57.9%)。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新36条”规定鼓励及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的数十种行业,已经有部分民营企业在制定投资计划时有所涉猎,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在能源、电力燃气、金融、以及零售业有投资计划的企业总共占到了16.7%。

  2. 缺乏专业人才与资金是最主要的投资障碍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合适的投资领域”(16.8%)和“政策对民企产能规模的限制”(16.2%)已不再是民营企业投资的主要障碍因素,相反,与企业资源配置密切相关的困难才是真正的投资壁垒。受访企业家们认为投资最主要的障碍点在于“缺乏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45.8%),其次是“缺少投资用的资金来源”(41.1%)。

  二、融资环境:自筹与贷款相结合,民间借贷属无奈之举

  1. 小规模企业更多依赖自筹资金与民间借贷

  企业的融资环境指数得分52.86分,除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以外(59.62分),国企与民企间关于融资的平等性问题(46.13分)是挫伤民企融资环境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大中型企业可更多地借助银行融资(大型企业78.4%→中型企业72.2%→小型企业44.9%);而小型企业则更多地依赖自筹资金及民间借贷。

  2. “国、民”融资平等性有偏颇,找到适合的渠道是关键

  数据显示,82.2%的民企认为在融资问题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相对来说,小型企业认为非常不平等的比例尤高(大型企业24.3%→中型企业22.2%→小型企业42.0%)。

  3. 半数以上企业融资需求未得到满足,金融机构贷款限制是主因

  “资金紧张”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三大困难之一,本次调查中的提及率达34.6%。尽管有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但在现实操作中,民营企业可采用的途径并不多,有34%的受访民企仅通过一种渠道融资。此外,超过一半(55.9%)的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部分或完全没得到满足,基本得到满足的为41.6%,完全得到满足的企业仅占2.4%。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更大一些(融资需求完全或基本得到满足:大型企业54.3%→中型企业45.7%→小型企业36.2%)。

  4. 七成企业在银行难贷到款,缺乏有效沟通渠道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超过七成(70.5%)受访企业家认为获得银行贷款有困难,且中小企业的困难更大。按企业规模比较可以发现,获取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与企业规模成反比,规模越小困难越大(小型企业78.3%→中型企业73.1%→大型企业48.6%)。

  “自身抵押物价值有限”被民营企业家认为是从金融机构贷款难的最主要原因(55.0%),其次分别是“与银行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49.0%)及“没有担保公司愿意担保”(34.4%)。相对而言,中小型民企主要将原因归结于“自我”:抵押物价值有限,而大型企业则更认为是“他我”的原因:跟银行缺乏有效沟通。

  5. 承认民间借贷有风险,超1/4民企欲迎风而上

  91.1%的受访企业家认为“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风险非常大29.4%;风险比较大61.7%)。但26.6%的受访企业家表示,未来1-2年内会采用这种方式来融资。

  资金紧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又因为各种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民间借贷”也由此成为无奈之举。通过交叉比较可以发现,获取银行贷款越困难的民企,在未来1-2年采用“民间借贷”的可能性越大。

  三、税负情况:超七成认为税负重,税率低于10%为佳

  调查显示,近一成民营企业家认为目前的企业税负“非常重”,63.6%认为“比较重”。不同规模企业对税负的感受较为一致,可见,税负于大中小型民企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缴税总额占到营业额的比例多大会引起强烈的沉重感呢?数据显示,有26.6%的受访民营企业赋税占营业额的比例在10%以下,而56.6%的企业赋税占营业额的比例在10%-29%之间,比例在30%以上的企业占到10%。

  发现三

  内部管理环境严峻,“人”或是攸关点

  一、企业困境感:半数以上盈利有增加,成本、赋税及资金成发展“拦路虎”

  整体来看,相比于上一年,半数以上(52.8%)的受访企业2011年的盈利有所增加,平均增幅为18.87%。28.5%的企业表示当年(2011)的盈利减少了,平均减幅接近两成(19.66%)。

  总体来看,成本(包括人工:62.6%;原材料:45.8%)、赋税(41.1%)及融资(34.6%)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三座大山”。

  相对来说,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在控制成本上的压力更大(人工成本:大型企业54.1%→中型企业68.5%→小型企业58.0%;原材料成本:大型企业35.1%→中型企业50.0%→小型企业44.9%)。

  二、人力资源:半数企业或有用工荒,中高端人才最奇缺

  1. 半数以上未来存在用工荒,大型企业缺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缺中高级技术人员

  在受访的企业中,78.5%采用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管理方式,仅有19.2%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相对来说,小型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的比例略高于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13.5%→中型企业17.6%→小型企业24.5%)。

  研究显示,企业家对企业的人力状况并不满意:仅有29.4%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引进人才比较容易,三成左右(34.6%)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比较满意。超过一半(51.9%)的民营企业家预计未来1-2年内存在“用工荒”的问题,相对来说,中型企业用工问题更加突出。

  整体来看,企业最缺的是熟练技术工人(28.5%),其次分别为高级技术人员(18.2%),中层管理人员(16.8%),一线普通工人(14.5%)。当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所需的人才也会有所差异。起步期的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都很迫切;而对于相对稳定发展的企业而言,管理型人才会比较缺乏。

  2. 行业人才紧缺是用工荒主因,提高福利待遇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对于用工荒的原因,企业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刚性供求差距”:行业性专业人才紧缺(60.3%);其次则是企业硬件与软环境有待提高(企业规模小:31.8%;企业缺乏有效人才机制:24.5%;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9.3%);此外,行业环境吸引力不够也是重要影响因素(22.5%)。

  三、企业家精神:卓越才能是特质,“忠于本职”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本次指数研究中,中国民营企业家对自身能力给予了较高评价,得分为78.89分。

  1. 企业家精神:卓越才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企业家特质

  11.2%的受访企业家表示自己没有欣赏的民营企业家。马云以17.3%当选最受欣赏的民营企业家,其次分别为柳传志(8.4%)、史玉柱(7.0%)、李嘉诚(5.6%)。企业家本身的头脑与才能是最被推崇的特质(33.2%),而创新的精神(9.8%)、卓越的管理理念与能力(9.3%)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8.9%)都是企业家们看重的品质。

  2. 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对消费者负责,其次对员工负责,然后才是对社会及环境负责

  在受访企业家看来,责任意味着首先对消费者负责,保证产品质量(68.7%);其次是对企业员工负责,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及收益权(60.7%);再次才是为国分忧(21.5%)、为环境解压(保护自然环境:17.3%;节约资源:15.4%)。如果社会责任分为几个层次,那么最基础层就是对消费者负责,中级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员工负责,中高级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对社会负责,最高级是对整个地球与自然环境负责。前两层看似简单,却是其它所有责任得以实现的基础。

  3. 企业家移民:近1/6受访企业家考虑移民,教育及保障体制成主要推动力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以上(90.1%)的受访企业家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或非常满意(非常满意:6.5%;比较满意:83.6%)。相对而言,小型企业的企业家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的比例略高(大型企业2.7%→中型企业6.5%→小型企业13.0%)。

  尽管企业家对个人生活满意度很高,但数据也显示:14.9%的受访企业家已经或打算移民(已经或正在申请移民:2.3%;打算移民,还没申请:12.6%),83.6%不打算移民。相对应,受访企业家家人已经或打算移民的比例略高:16.8% (已经或正在申请移民:7.9%;打算移民但尚未申请:8.9%)。国外更为完善的教育体制(38.9%)、较好的生活环境(37.0%)及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35.2%)是企业家考虑移民的主要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