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方国家唱衰中国背后真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1 11:24 来源: 《环球企业家》杂志

  今年以来,西方世界预言中国经济 “硬着陆”的论调甚嚣尘上。在很多专家看来,“中国泡沫”的破灭已经难以避免,只是时间上还有点悬念。这种唱衰中国的论调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脚呢?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末日论,早在2008至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就已经广泛传播。当时,财力雄厚的对冲基金投资人詹姆斯·S·夏诺斯就曾经警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比迪拜危险1000倍—或者还不止”。当前这群人唱衰中国,说“硬着陆”难以避免,其论据包括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市场,以及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

  目前阶段,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做的就是转换思路,从追求高利润率的高端市场,转向低利润率的中端物业开发。搞清楚一件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只有50%,大致相当于美国在1910年代的水平。正如那个时代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一样,中国经济同样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从中受益。

  全球经济危机过程中,很多外国记者都预言中国经济会遭受重创,因为出口占到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的进口额不止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7%,而且增速超过出口。扣除库存因素影响,外部需求的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贸易顺差幅度的缩小也会限制人民币的升值。虽然从长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可能还会逐渐升值。然而,中国国内的私人消费需求却一直保持旺盛,只要财政政策适当放宽,社会总需求就会随之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30%提高到了50%,而消费从50%下降到了约35%。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而言,投资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投资可以推动全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由此达到消除贫困、壮大中产阶级队伍的目的,这对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来讲尤为重要。

  在中国,受目前这轮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政府债务。2008年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启动了经济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升级和扩建全国基础设施。大量流动性的注入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信心,也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尽管其中有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最终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上升到了17万亿美元,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现在,地方政府筹集基础建设资金已经不再那么容易了,卖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主管部门也正在着手清理他们拖欠的债务。

  危机之前,地方政府和国企没有多少动力推进国有资产的私有化。现在,他们面临的压力也可以看作是推进私有化进程的动力。国务院颁布的“非公有制经济36条”尽管力度有限,却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推动垄断行业国有资产的私有化。

  假设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远不是那些唱衰言论所说的那样,为什么那些论调会长盛不衰呢?因为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今年都面临重要职位的换届选举。经济增长表现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经常会给现任领导人的连任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时候,他们很需要替罪羊。但是西方的债务危机并不是中国人造成的,也不可能通过指责中国人,带来任何有利的改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