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邓聿文:企业道德血液只能建在政府守法上

2011年05月06日 16:26 来源:财经网

  让人们吃上放心食品则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如果政府未能阻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政府就是失职,就要被问责

  食品安全问题最近又引起了社会从上到下的高度关注,诚如温总理所言,要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诚信和道德之于市场和企业的重要,经济学的鼻祖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已剖析得明白无误,并被资本主义的实践充分证实。企业之所以要有道德和伦理,并不在于其能直接产生经济利益,而是因为它能够帮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传统中国是一个讲究道德的社会,那时对一个商人的最高褒扬,谓之"儒商"。儒者,不仅说的是这个商人有知识,有本领,更在于这个商人讲道德、有担当,诚实守信,具有一种造福社会的情怀。历史上以地域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商帮,如晋商、徽商、潮商、浙商等,之所以被后世称颂,除了他们在商业上开创了一番事业外,就在于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实践了儒商的品格。

  但今天,儒商的品格在大多数为商者那儿已成为一种稀世珍品,取而代之,充斥整个社会的,是投机取巧,奸诈使坏,不负责任,轻视健康,漠视生命,简言之,一切都为利润而来,为了利润,敢将一切社会道德踩在脚下。这些年来,我们生产了多少假冒伪劣、有毒有害产品,发生了多少安全生产事故,又出现了多少产品质量问题?企业道德的大面积溃败,又进一步弱化社会的道德和信仰基础。因为在一个以商业为中心的社会里,为商者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社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它引导和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和伦理,有什么样的企业道德和商业伦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和伦理,两者互为因果和支撑。

  分析中国企业道德的大面积滑坡,一个重要原因与转型期社会出现的价值真空有关。对中国来说,市场经济是一种舶来品,传统社会缺乏市场机制的因子。但我们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时候,正赶上中国社会进行艰难转型。时至今日,这个转型并未完成。在转型中,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共识则还未形成。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形态上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家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知根知底,因此商品的交易用不着契约。但是,改革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纳入到了一个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中,商品交易范围极度扩大,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这一要求。而在一个互不认识的流动社会里,如果国家采用经济刺激的方式鼓励人们致富,可与此同时,对经济刺激的负面作用没有约束或不能有效约束,那么,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个人的私欲和自利本性就会被无限放大,"自由地赚钱"就会成为社会实际奉行的价值共识。

  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和商人要承担市场道德滑坡的全部责任。如果这样,也就太夸大了商业的作用。市场道德的构建虽然有赖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自律,但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国家而言,政府的一言一行,政府监管的方式,对市场中的企业和私人都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故政府若带头破坏法律,不严格执法,或者为了某种原因庇护违法企业,政府就不能有效地管理市场,企业也不会去遵守道德与法律。

  从此一角度看,与其把诚信和道德看作是企业和市场的问题,不如看作是政府的问题更恰当,更能对症下药。至少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须负的责任一点儿要不比企业少。因为要企业不准造假只是对企业的一种道德要求,但让人们吃上放心食品则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如果政府未能阻止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政府就是失职,就要被问责。

  在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目前的问题在于,由于监管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不足,使得政府的监管往往滞后。除此外,在厂商、产业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和健康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政府也往往不能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重前者而轻后者,致使问题发生后得不到有效查处。

  理念而言,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保护与食品安全、百姓的生命权的关系处理上,后者应该也必须大于前者,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表现。但对于一个发展型的政府来说,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是看得见的政绩,才是政府优先关心和考虑的事项,这就势必使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发生"扭曲",从而对食品的监管,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在问题食品出现前,政府基于稳定税源的考虑,往往会优先选择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干预正常的监管,使得监管流于形式;二是在问题食品出现后,又出于保护产业的考虑,对问题企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不使企业和产业伤筋动骨。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奶粉行业,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内很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都牵涉其中,如果全部严惩,肯定会打击整个乳品行业的发展,所以在保护民族产业的借口下,除了始作者三鹿民愤太大外,其余的都轻轻放过。当前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也一样,在地方的力保下,企业最终安然渡过危机。

  当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实际被监管者漠视时,它给企业就传递了一个不好的信号,即只要企业做得足够大,成为地方的利税大户,或跟政府搞好关系,即使出了事故,也有政府在背后兜着,从而无形中放松了自我监管。

  所以,要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要让企业有道德血液,就必须有对问题厂商、问题产品严惩不贷之决心,没有这样的决心和行动,一切都枉然。这就需要政府在平衡和把握经济发展、产业保护与人们的生命权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发展、政府收入,还须将人民的幸福和安全放在政府的目标函数中,并以此去考核官员。

  邓聿文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