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15:57 来源:新闻晚报
施平
展品失窃、锦旗“撼”人、豪华会所……591岁的故宫近来烦心事不少。这些事虽然有一定的偶发性,但作为国家重要文化单位,故宫形象客观上已经受到牵连。好在目前的影响范围尚属可控,故宫方面如能积极吸取教训,有过则改,修复受损形象难度并不太大。
这一系列事件以展品失窃为导火索。戒备森严之禁宫竟被一小蟊贼盗去珍贵展品,令外界大呼意外。我国博物馆保安水平虽不高,藏品失窃偶有所闻,但在代表国家最高级别之收藏场所的故宫发生窃案,舆论热议实为情理之中。万幸在公安部门有力干预下,迅速擒获窃贼,陆续取回失窃展品,令事态有所转机。按照一般逻辑,故宫如能保持克制,静候司法机关公布案件全貌,此事如何收场并无悬念。然而在故宫有关人员急不可耐地向公安部门送上感谢锦旗后,意外再次发生。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一见报道,就被踢爆用字不当,以“撼”代“捍”,致使文意180度逆转。暂不谈故宫出面送的锦旗,辞藻上是否本应更显功力,单这个“撼”字就实属败笔。如果故宫方面没有急于了结案件、善祝善颂的心理,又或者在文辞把关上多下点功夫,大概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锦旗事件之后,故宫方面只有一个“没错、显厚重”的解释,对公众合乎情理的质疑采取排斥的态度,使一个简单的别字事件继续发酵。实际上在事后作一个普通更正,对故宫并没有什么难度,且情势就完全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当然,从失窃到送锦旗,尽管涉及重量级的故宫,但毕竟只是一桩已破获的普通案件。失窃物属于私人博物馆所有,锦旗也只是送给公安部门,只要失窃方和接收方没有意见,外界舆论纯属旁观者言,听或不听,只在当事者一念之间。不过与此同时被曝光的建福宫改作会所一事,却对故宫公众形象造成更严重损害,因为事涉公众利益,故宫恐怕不能以听之任之的态度来处理。
历史上,建福宫曾是宫殿重地、藏宝之处,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作为国务院批准,利用捐资重建的古代宫宇,建福宫毫无疑问属于公共文化财产,主管单位理应以最大程度上符合公共利益为目的,妥善利用和维护这一建筑。鉴于重建以来,此处不对公众开放,故宫更应谨慎利用,以确保其符合公众预期。在外界提出不同意见时,特别是涉及公共文化财产改作私用的质疑时,故宫方面应该第一时间明白、清晰地回应,对建福宫的实际利用情况作有据可查的公开。就目前故宫的表态看,含糊其辞,没有直接否认外界所称的限量发售会籍等问题,反而部分承认了用于接待国际国内贵宾参观,辩解的说服力太低。
故宫是我国宫廷文化集大成之所在,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在不可避免的各种事件和公众关注面前,闭宫落锁把公众视线挡在门外,这种做法疑似封建时代的糟粕,故宫的管理者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对质疑虚怀若谷,展现文明守护者的泱泱气度,这才符合公众的普遍期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