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评:质量排行防止GDP妖魔化

2011年08月01日 11:40 来源:法制日报

  乾 羽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引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注入经济发展所需的活力。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才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感受到社会进步的意义

  近日,我国各省区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陆续公布。与此同时,一份关注中国GDP发展质量的报告——《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也由中国科学院于7月29日正式对外发布。排名显示,北京、上海等4个直辖市GDP质量排序处于最好位置,而西部省份GDP质量排序则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这是我国首次就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进行排名(7月31日《南方日报》)。

  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陷入了“数字主义”、陷入了“GDP崇拜”,则该地方的发展就可能呈现出两个严重的问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惜付出昂贵的社会成本,一味强调GDP数字的飞速增长;同时,在强调GDP增长时,缺少应有的民生视角和程序意识,只从整体的层面思考问题,未关注到个体从GDP中能得到什么,结果造成了民众对GDP增长的反感和质疑。正是这两个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理念的做法,让人们对GDP崇拜充满怨言,甚至有人建议取消GDP,省得此指标成为祸害地方和民生的东西。

  可问题是,作为一种统计方法的GDP真的如此“罪不可赦”吗?方法是作为工具存在的,真正决定GDP使用的是人,是当地官员,出问题的不是GDP,而是违背了科学规律和民生利益的“GDP崇拜”。尽管,我们能够挑出“GDP崇拜”的种种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证明GDP的确是可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指标。问题是,我们在理解GDP数据时是否孤立,是否忘记了社会的发展不能仅由GDP呈现?如果在评价官员时,仅仅是从GDP的数据去考查,则官员自然会唯GDP至上,忘记了还有其他方面需要顾及,甚至为了出数据不惜弄虚作假。

  所以,关于GDP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该不该用”,而是“该如何用”。作为一种通用常规的统计方法,GDP的优点和缺陷都摆在那里,人们完全可以客观对待和合理使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发挥GDP的优点,让它反映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与此同时,警惕GDP的缺陷,防止数据造假,防止数据掩盖成本问题、民生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量与质的平衡。作为数据的GDP只是一个数字,这个数越大未必越好,但是没有这个数字也不行的,没有量的发展便不会有质的变化。所以,就需要强调GDP的品质,只有充实、丰富了GDP的内涵,并且使用更综合的评价体系,GDP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地方社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GDP质量排行和品质GDP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矫正人们传统的“GDP崇拜”,变“唯数据至上”为“综合考量”,从而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把地方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导向更为平衡、和谐的发展,避免种种发展中的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它继续发挥了GDP的优点,在强调综合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并没有因为“GDP崇拜”就彻底否定GDP。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综合和平衡又有多大意义?难道人们愿意回到以前那种山清水秀,但是生活窘困的状态?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引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注入经济发展所需的活力。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才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感受到社会进步的意义。而要做好这种平衡,就必须重视和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简单地孤立地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会造成社会机能的“营养不良”。而品质GDP概念的导入,以及GDP质量排行的出现,就相当于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新的排行榜出现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所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