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收入跑赢CPI要化数据为感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13:37 来源: 深圳晚报

  李记

  随着各省区市半年报的全部公布,各省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也随之“出炉”。媒体通过梳理和对比发现,上半年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

  这注定又是一条让人纠结、引发争议的新闻。原因很简单,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这样的统计,确实和很多公众的现实感知割裂。经验告诉我们,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两种原因。第一,各地统计部门给出的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数据,是“被平均”之后的——收入增长过分集中于少部分群体,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第二,统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并没有细化反映现实状况——在确保统计没有丝毫“水分”之外,尽量细化的统计应该逐步走进现实。

  “被平均”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如何均衡贫富差距,进行彻底全面的收入分配改革,已是当务之急。这其中,如何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是重中之重。而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这样的统计结果,虽然看起来美好,但除了会引发争议、给人错觉之外,在为“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作出贡献方面,实在看不出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而全面具体地呈现现实的细化统计,完全能够为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最基准的支撑。近年来,每当舆论谈及工资“被增长”时,相关方面也会承认“城镇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曾表示:在工资统计覆盖范围过窄、没有涉及行业和岗位差别等问题上,国家统计局正酝酿做出改变。收入统计是个技术活,唯有将统计具体、细化,才能体现区域、行业、员工内部之间的差异。如果一系列的差异,被一个概而括之的华丽数据所遮蔽,那么,在现实不能被呈现的同时,相关方面进行收入分配等改革的积极性,恐也会因此陷入迟钝——这才是最要命的。

  说到底,统计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可以宏大而美好,同时也必须做到精准而具体。因为统计绝不是仅仅让人看的,而是会成为进行相关改观、发展、改革的依据。既然近年来贫富差距巨大是不争的事实,收入统计存在着有目共睹的缺陷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进行细化、具体、科学、严谨的统计改革,自当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如何从大而化之的统计中看到希望、汲取动力,如何参照细化真切的统计进行下一步的改观努力,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将“收入跑赢CPI”转化为普通公众的切实感知,应该也必须成为统计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常态工作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