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500强何时能由大变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23:31 来源: 上海金融报潘晟
自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以来,十年间有关中国500强榜单评选的究竟是500强还是500大企业的诟病一直不绝于耳。近日,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正式出炉,我国的500强企业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6.31万亿元和2.0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1.6%和38.67%;而入选500强的门槛再度提高,从去年最低的110.8亿元上升到141.99亿元,“千亿俱乐部”成员扩容至80家。同时,中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也增加到58家。不过,500强企业体量增加却依然难改其“大而不强”的尴尬现状。数据显示,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45.7%,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笔者看来,500强企业的构成是造成我国500强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与前几届类似,以“两桶油”、国家电网为代表的“国家队”,依然是2011年500强企业的绝对主力,而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则全部是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报告显示,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达到8668.43亿元,占去了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相比之下,尽管2011年进入500强企业的民营企业数量比2010年有所增加,达到184家,但其利润总额还比不上这10家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而且从平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利润总额等指标来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应该说,国有企业在这几年的确有所进步,但其规模的逐年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国家政策扶持,而国有企业长期把持着大量资源,也在客观上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且不说国有企业可以依靠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单从获取资金的角度看,国有企业不仅能方便地从银行获得贷款,而且在资本市场上,一些国有企业也在大肆进行融资和再融资。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非公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但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中国500强企业的构成显示出我国企业能够成为中国500强,甚至那些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更多依靠的是粗放式的外延增长模式,而技术更新、效率提高等诸多核心竞争力因素在企业体量增大过程中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笔者认为,“量”的飞跃固然值得肯定,但“质”的提升才更为关键,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大而不强”的企业迟早要垮,而且正因为“大”,其垮掉后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不仅需要引导中国企业改变自身的成长理念,更需从制度上改变如今大量资源被国有企业把持或是向其倾斜的现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以此来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使中国企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