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石川:地沟油检测缺的是技术还是决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07:4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王石川

  国外也有“地沟油”这一概念。不同的是,各国都有相应的严格管理措施。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美国在对家庭厨房废物处理后,废油会由统一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德国更是每一桶泔水都备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

  距离9月中旬公安部公布破获跨省地沟油大案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透露,目前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有关部门将再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

  资料显示,从各国情况看,目前,地沟油并无特效的检测技术。

  “征集到的方法,尚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明明拿了地沟油检测,但是检测不出来。”诸如此类的官方表达,让人大失所望,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调侃与质疑,“让‘砖’家们天天喝地沟油,很快就能找到检测办法。”“看来谁能攻克地沟油检测技术,没准能获得下届诺奖。”网友的激愤让人共鸣,但平心而论,这些官方表达,应该并非虚言,诚如报道所称,从各国情况看,目前,地沟油并无特效的检测技术。

  地沟油并无特效的检测技术,怎么办?难道老百姓只能继续遭受地沟油伤害?其实,打击地沟油,不怕缺技术检测,怕的是缺监管决心,缺监管举措。

  如果没有监管决心和举措,即便能检测出地沟油,又能如何?技术检测,只是事后救济手段,而非事前防范措施。如果早就扎紧篱笆墙,不让地沟油露头,何须技术检测?据报道,国外也有“地沟油”这一概念。不同的是,各国都有相应的严格管理措施。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美国在对家庭厨房废物处理后,废油会由统一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德国更是每一桶泔水都备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

  由是观之,对每一桶泔水的产出、回收和利用都严格监管,严密跟进,地沟油根本就无法流窜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又何须技术检测?

  遗憾的是,在不少地方,多个大盖帽管不了一桶泔水。究其原因,既与体制漏洞有关,由于地沟油监管牵扯到多个部门,就难免出现九龙治水的弊端,比如相关监管部门各吹各笛、各唱各调,各人只打扫门前雪,而不会通力协作。

  还与有的监管部门渎职有关。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当记者举报地沟油时,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称,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近年也没有相关执法记录;工商局表示,只负责进入商场、超市、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检查,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由质监部门判断;质量技术监督局表示,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如此踢皮球,地沟油怎能不猖獗?

  很显然,即便检测技术完备了,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忠实履职,地沟油会依然四处出没,令老百姓防不胜防。正如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刘清珺认为,(地沟油)快速检测只能作为威慑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责任体系和诚信体系的建立。一是应规范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食用油来源,呼吁通过加强行业准入制度、完善市场责任体系以及健全企业诚信体系来治理;二是在国家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一些有规范的程序和技术、经验、数据积累且获得一定资质的技术仲裁和鉴定机构从事食品安全技术仲裁,而不是只拘泥于标准。

  说一千道一万,快速攻克地沟油检测难关,很有必要,但不能全寄希望于此,地沟油技术检测不可能包打天下。遏制地沟油猖獗,加大监管决心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必由之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