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应认真对待当前的政策变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9:16 来源: 投资者报

  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这波大调整已基本宣告结束,市场正在走出悲观。

  在经过几轮的反复探底之后,市场终于在上周连续拉出了几根久违的像样的阳线。如果从2009年8月的3478点算起,这波大调整其实已经持续两年有余,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这波大调整已基本宣告结束,市场正在走出悲观。

  现在,我们相信市场已经没有心情再去讨论什么底不底的问题,对于聪明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更重要的事情,是要认真研究影响市场趋势的政策变量,以及与之相应的投资机会。

  毫无疑问,目前需要重点解读的政策之一,即是温家宝总理日前关于“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讲话。

  在我们看来,总理讲话还是相当讲究的。首先,这是“适时适度”,也就是说,现在是不是到了调整之时还不清楚,而且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也只是“适度”。其次,调整将是“预调微调”,而不是“大调特调”,更不是“刺激”,这和四万亿有本质区别。

  基于以上这两点认识,我们进而推论,市场短期内很难出现四万亿之后的那种普涨格局,前面更非一马平川,后市分化会很严重,符合产业方向和转型经济的板块和个股应有较好的表现,有些甚至会好得不得了,因为它们恰恰属于此次“预调微调”之范围,当然,不符合此范围的,可能还会原地踏步甚至继续下跌。

  不过在总体上,总理讲话释放的信号对市场来说还是很好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给整个悲观弥漫的市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令人鼓舞。但要让市场真正乐观起来,还需要一些切实的东西出来,目前还不宜急躁冒进,市场对总理讲话也不宜做过多的胡思乱想,尤其要注意地产股,不要对它有任何的心猿意马,因为房地产不太可能在微调范围之内。相反,在政策微调之际,我们认为,为了防范房价的反弹,政府更应加重打压房地产。否则,又会上演2008年“农夫救蛇”之一幕。

  理清楚这个思路,接下来,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预调微调”的具体政策将如何展开?又会涉及哪些行业?市场预计,涉及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地方融资平台、消费等领域的微调措施将渐次出台。我们要补充的是,在这些领域里面,未必都是机会,比如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就可能给投资者制造新的陷阱。

  对市场而言,“预调微调”的宏观信号固然重要,短期确实需要引起投资者重视并详细拆解,但在此之外,更值得投资者认真对待和长期思考的政策趋势,则是有关财税体制的动向。

  可以说,在几乎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短短一周之内,从四省市自行发债到增值税的上海试点,有关财税变革的重磅政策就陆续出台,而这在之前极其少见。

  我们都知道,财税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历史地看,有关财税方面的变革,更是不到艰难时刻或者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动作的。对此,我们不敢妄自揣摩上意,但兹事体大,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此,由于我们所占资源有限,权且试着推测一二,以供投资者参考。一方面,在货币政策调控一年多后,大的宏观政策思路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充分说明,金融危机至今,各国依靠货币政策解决危机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奥巴马都开始减税了,对于财政状况远远好于欧美的中国,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经济治理哲学方面,目前连重庆都知道凯恩斯主义不行了,提出要走供给学派的路子,要通过减税来促发展,想必更高决策层对此也不会无动于衷,至少表示表示也是必要的。

  当然,不管目前这些集中出台的财税举措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选择,我们都想提请投资者高度关注这场刚刚冒头的财税变革,更提请相关决策层要直面当前的诸多经济顽症及其背后的财税问题,认真践行财税改革特别是我们反复呼吁的减税事宜,真抓实干,不要再像过去那样只喊口号,虚与委蛇。因为,这场变革不但影响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也事关经济转型之大局,更是决定今后数十年中国政经走向的关键变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