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德斌:供港蔬菜应成食品安全标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5:25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江德斌

  在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已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情况下,目前在珠三角地区部分超市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蔬菜专区———“供港蔬菜”,颇受消费者青睐。“供港蔬菜”包装袋上标明了蔬菜检测时间、种植基地土壤和水的SGS检测报告号码,这些检测报告均可在网上查到。(据10月30日《人民日报》)

  前几天,才有媒体披露“广东供港食品连续16年没有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98%以上”。想来,所谓的“供港蔬菜”大概就是其中一项。本来都是土里生长的东西,却因为按照香港质量检测标准而成“供港蔬菜”,又因供量大而同时分销于内地,并以其安全可靠赢得内地消费者的青睐。可见这年头,只要安全放心,就会有消费者买账。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供港蔬菜”之所以安全可靠,来自于对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管控制,并且严格遵循基地化种植,按照香港标准检测。如此高水准、全流程打造出来的食品,自然会保证质量。也就是说,内地并非不能生产安全食品,只是看能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监管是否全程覆盖。相比那些不计成本的特供食品,“供港蔬菜”更符合产业化生产标准,能够大规模推广种植,以满足民众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供港蔬菜”理应成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标杆,向全国范围推广。只要把生产效率提高,搞规模化经营,就能逐步降低成本,生产出适应国人消费能力的食品。而且,相比“毒食品”而言,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虽高,但是可靠性好,信任度高,则市场销售成本会随之降低。若将因“毒食品”而引发的社会代价折算进来,则以“供港蔬菜”模式生产的安全食品性价比就更高了。

  这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民众身心疲惫、窘困不堪,对国产食品信心丧失。不少人自寻出路,采取下乡包地种菜、发豆芽、榨豆浆等自救方式,试图突破“毒食品”的包围圈。但是,这种小范围的自我救赎,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却无法改变大环境的食品安全恶化现状。从长远来看,必须走产业化规模经营,严格遵循高水平的安全食品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程监管制度,方能打造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

  “供港蔬菜”的畅销,亦显示出居民消费水平正在提高,能够消费起更高价格的食品,未来安全食品的市场将会很大。而只要生产出安全放心、价位适当的食品,就能在食品危机中突围,赢得消费者的拥戴。“供港蔬菜”或为我们指出一条解决之路,就看接下来如何走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