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制止突击花钱雷大不如雨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6:30 来源: 法制日报如果不解决制度层面的缺失与滞后,没有真刀实枪的问责,制止年底突击花钱的“禁令”年年喊,又能怎样?时间长了,对各公权部门来说,“小孩喊狼来了”的效应愈发明显;对公众来说,信心只会越来越低,意见只会越来越大
郭文婧
日前,对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财政部负责人说,将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11月15日《京华时报》)。
年底突击花钱,是我国财政管理的一个痼疾,社会观感不佳,群众意见较大。从2006年开始,几乎在每年“两会”上都有代表提出,财政部每年也都会“例行”表示要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可多方面的原因,使问题总是解决不了。
综合分析,原因大概是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有避免“有米一顿冲,无米敲米桶”的传统教育,开始的时候都会节约着花钱;二是中国目前的预算拨付制度,节省不仅无功甚至“有罪”,年底如果钱花不完,第二年的预算受影响;三是我国年度预算是每年3月份的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会客观造成“前低后高”效应;四是预算权高度集中在政府部门,人大无法有效约束政府预算;五是我国财政收入预测还不够科学准确,财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还不够。
其实,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而是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益的问题。我们在看到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同时,“看病贵”、“上学难”等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地方都存在社保基金缺口及养老账户空转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还超过了10.7万亿元……政府的钱不是花不完,而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花到位。如果只是简单地避免年底突击花钱的观感问题,无疑是掩耳盗铃。
年底突击花钱,并不是我国特有的财政问题。2010年12月12日《环球时报》以“全球难禁年底突击花钱”为题,对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类似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虽然国外民众对年底突击花钱也很厌恶,但也屡屡解决不了。可国外的重点,没有放在现象本身,而是强调“花钱”的去向,如德国一位联邦议员用“剩余”的办公费给自己买了一款苹果iPad,被告上了法庭;在当年加拿大多伦多市议员选举中,一位议员就因为“花钱大手大脚”被选民“用脚投票”了。
其实,要从形式上解决我国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并不难,就如有人建议的一样,将人大会改到每年的10月进行,或者将预算年度改为跨年度的前一年4月到第二年4月,但这都只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关键,一是制度建设,让公共预算真正向公众公开,让每一位公众帮忙实现预算的科学化,让公众监督每一个预算的执行情况;二是加强责任追究,严办每一个乱花公帑的人,切实将财政收入花到该花的地方;三是建立科学的财政预测机制,推行普适性的减税政策。
如果不解决制度层面的缺失与滞后,没有真刀实枪的问责,制止年底突击花钱的“禁令”年年喊,又能怎样?时间长了,对各公权部门来说,“小孩喊狼来了”的效应愈发明显;对公众来说,信心只会越来越低,意见只会越来越大。宣传政策是必须的,但不能总是只听见“雷声”,不见“下雨”,财政部、人大应该采取更多真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