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骗吃骗喝暴露媚权心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7:25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

  男子岳某是某铁路局车辆段病退职工。为开拓业务节省交通费,岳想到使用假证、假章,冒充铁路“部委领导”在火车上骗吃骗喝。在各次列车车长的安排下,其与同行人员均享受软卧或硬卧待遇,并多次在餐车或包厢内用餐,从未付任何餐费。岳因涉嫌招摇撞骗罪,被依法逮捕。(《山西晚报》12月5日)

  据悉,按照有关规定,铁路内部工作人员公务出差持有相关有效证件,是可以免费乘坐列车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上述新闻报道中这位“某铁路局车辆段病退职工岳某”钻了制度的空子,伪造证件冒充“部委领导”免费乘车,倒也不难理解。只是显而易见,假冒的领导之所以能多次骗吃骗喝并享受“超乘客待遇”,不在于其骗术多么高超,而在于列车长的配合,如果不是偶然被发现,这样的招摇撞骗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由此,就可以推理出这样符合正常逻辑的问题:既然“各次列车长”能安排造假者享受免费超规格软卧或硬卧待遇,这说明列车上定然存留有相应的“领导专用坐席”,有领导来就安排没有领导就闲置;另一方面,冒充领导在餐车上骗吃骗喝成功,同时说明列车餐车管理中有“领导免费就餐”的制度安排,否则这笔费用就要由列车服务人员承担了。

  因此,其实完全可以说,在假领导骗吃骗喝的非典型案例背后,是“真官员大吃大喝”的真实特权生态。倘若没有这种生态作为“支撑”,骗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骗术根本就没有行使的空间和土壤。而行骗终有暴露之时,一个假领导再怎么骗吃骗喝,所消耗公共资源的数量也极其有限,但在潜规则影响下,如此另一种形式的“公款吃喝”又由谁来埋单呢?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成本会均摊到所有乘客身上。正因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特权待遇,所以近年来 “冒充领导”、“冒充警察”之类的事儿屡见不鲜。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新闻:小摊贩与城管发生冲突被打,就在摊贩准备报警的时候,一个面相威严的中年男子过来说是城管的“领导”,简单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将人带走。事后摊贩才明白受骗,原来此人不是“领导”而是城管的父亲。这种近乎戏剧化的生活场景,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冒充领导”行骗的成功率很高,又源于一种社会性的媚权生态。

  □陈一舟(作者系评论人 微博(http://weibo.com):http://weibo.com/u/1762383987)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