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污染铜企请学古人炼铜履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0:47 来源: 南方周末

  蒋昕捷

  历史不应成为某些地方或企业掌中翻云覆雨的玩物。翻开德兴炼铜史,虽然不免是段古代污染史,但也是一段古代环保史和古代先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

  污染企业年末上演“穿越剧”,古人若泉下有知,多半也得步步惊心。

  在江西省德兴市,江西铜业集团下属企业四十多年来将废水排入乐安河,造成农田抛荒、癌症多发、血铅超标,祸及两岸数十万人,而民众每年每人所获补偿款却不足一元。谈到污染责任,矿山企业和当地环保部门异口同声地指称,德兴早在唐宋年间就开始采铜,污染主要是由于历代废弃矿区产生,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新华社12月7日报道)

  看新闻掉眼泪,替古人鸣不平。君不见,几年前江西德兴与安徽铜陵争抢“中国铜都”商标之时,德兴号称“有丰富的古矿冶遗址和文物……铜文化在德兴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出了污染事件,“遗址和文物”居然成了万恶之源,古人也被拉出来背黑锅。

  历史本不应成为某些地方或企业掌中翻云覆雨的玩物。翻开那段德兴炼铜史,虽然不免是段古代污染史,但也是一段古代环保史和古代先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德兴自唐朝以来就是中国铜矿采冶基地之一。然而自商周以降,炼铜主要是用火加热铜矿石。按现在的环保眼光看,火法炼铜多费人力物力,还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二氧化硫。

  被德兴市奉为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张潜(1025-1105年)是北宋年间著名的炼铜家,他通过学习古法和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湿法炼铜工艺,即把铁放入胆矾溶液(硫酸铜)中,利用铁与铜的置换反应生产铜。据《文献通考》记载:张潜用铁二斤四两,就得铜一斤。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铁耗指标和现代生产标准也相当接近。 更重要的是,湿法炼铜工艺没有二氧化硫排放。他所采用的地下溶浸技术不需要把矿石开采出来,不破坏植被和生态,也从根本上改善了采矿工人的劳动条件。

  据史书记载,张潜的湿法炼铜技术经朝廷推广后,当时全国湿法炼铜所得胆铜产量每年达百万斤,诚然,湿法炼铜也会造成水污染。但是古代“百万斤”的年产量与现代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岂能同日而语?

  根据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上游有色矿山企业的生产,乐安河每年接纳的“三废”污水排放总量达六千多万吨,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二十余种,共造成9269亩耕地荒芜绝收,1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报道称,与污染造成的巨大损失相比,排污企业仅有的赔偿,依据的是环保部门1991年的一次调查结果,只有区区18万余元,人均每年所获补偿款不足一元。乐安河沿岸居民历经近40年申诉,至今仍有部分村庄连基本的饮水问题都未解决。

  与年利润数十亿的上市公司相比,古人又是怎样对待乡亲父老和母亲河的呢?

  据1996年出土的张潜墓碑记载,张潜家族因为湿法炼铜发达之后,“赈穷恤孤有善声”,地方上盗墓风长时,张潜“悬赏十万以购焉,群盗骇散”。张潜还出巨资兴修水利,“根治乐平德兴二邑间水患”,倾其家资治水5年。此后乐安河流域不再发生水患。每到青黄不接时,张潜开仓赈济灾民,谷价反比市价还低。张潜去世后,德兴及周边乡民纷纷前往悼念,哭声传出数十里。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强把污染的铜盆扣在古人头上,照见的只能是你自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