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警惕资产泡沫危害实体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09:0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首要亮点是谈论生产的部分,其中最大亮点则是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虽说发展经济学奠基者之一柯林·克拉克早已预言,各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趋上升,二战之后各国经济结构变迁的事实也证明,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服务业产出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就已突破60%,还有统计称2007年制造业仅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7.5%,而且许多服务业貌似能够提供比制造业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工作环境。
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任何服务业都只能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基础之上,特别是能够提供体面收入就业机会的所谓“现代服务业”只能建立在现代制造业基础之上。制造业基础没落,就意味着为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衰亡。某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但如果这些第三产业都是诸如街头擦皮鞋、小修理、出租手机通话之类,其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现象就绝不是先进的表现。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经历过痛彻骨髓的工业萧条和工人下岗风潮,千千万万下岗工人涌向街头排档、擦鞋摊、修理摊之类岗位“再就业”,使得不少城市经济统计中第三产业占比一度迅猛提升,但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把这视为繁荣的标志。
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今年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爆发大面积的社会动乱,原因在于经济危机引起的失业、特别是青年大面积失业已不堪忍受,收入分配失衡、腐败等等潜在社会问题被失业导火索引爆。这些国家失业问题严重,高失业率持续多年不见改善,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阿拉伯世界制造业一向发展滞后,虽然不乏高收入国家,但其高收入是靠天赐石油财富。至于西欧、美国,虽是传统工业国,但近几十年来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
我曾经做过统计,发现在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实绩和社会稳定性都较好。东亚太平洋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性优于欧洲、中亚、拉美加勒比、南亚、中东、北非等其他区域,主要因为该区域工业化水平较高,2000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4.5%,比欧洲、中亚、拉美加勒比、南亚等区域高10多个甚至近20个百分点。中东、北非第二产业占比虽高,但其中大多数来自石油天然气等采掘业及建筑业,制造业所占比重甚低。中国、日本、韩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情况优于美国、西班牙,因其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由此,政府应始终高度警惕资产泡沫膨胀而损害实体经济部门持续发展的基础,危及经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