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补贴解决不了水立方亏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1:25 来源: 北京商报两个月前还曾作为产业化典型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介绍经验的“水立方”,突然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自曝千万级亏损,着实让中国体育场馆的市场化道路蒙上一丝“阴影”,似乎大型场馆即便“成功”市场化,“亏损无罪、补贴有理”也会成为行业共语。
据媒体报道,“水立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自营业务成本税金高达9930万,自营收入8800万,需要通过政府支持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不过,翻看“水立方”年度账本,有些成本数据还是与公众的常识有不小出入,可谓“疑窦丛生”。且听“水立方”说:场馆能耗较高、维保单位多,劳动力成本高,两项合计占支出58%。事实上,“水立方”建设时,运用高新科技实现场馆节能曾是其自我宣言的一大亮点;而运营维护单位达33家之多,员工1200余人,也让没见过“世面”的普罗大众感觉不可思议。
不应否认,“水立方”所言奥运旅游热度下降、参观人数减少三成是营收亏损的一个原因,但只有深究到“经营粗放”这一层,方有可能通过口碑营销,保持住甚至增加旅游参观、游泳、嬉水游客的流量,同时也有助于其申办赛事等多元化经营,最终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所以说,政府面对“哭穷”心要狠一些,要“恨铁不成钢”进一步促使其市场化,因为补贴解决不了“水立方”亏损,反而会增加其反正有人兜底式的道德风险,于体育产业化不利。
在这里也斗胆给“水立方”和其“补贴方”出些主意。维保成本高企,看能不能先自己瘦下身,33家单位、1200余人看能否“归拢归拢”,能耗高不好节能的话就先“节流”;针对消费者,看能否做个问卷调查,针对问题尽可能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抱怨于奥运旅游热度下降,毕竟更多的人没看过且想看,奥运产业链也很长,至少先做好游泳会员制;至于周期性品牌赛事少,这点更要靠自己用好“国家游泳中心”的招牌,精耕市场积极争取。对于政府而言,应严禁用纳税人的钱为经营不善买单,但对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正外部性,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其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增加其收入;此外,针对文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仍在路上的现状,可以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
不得不提的是,“水立方”是由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是参与捐赠国家和地区数最多、捐赠人数最多、捐赠资金数最多的单体建筑,涉及102个国家和地区、35万多人,总额超过9.3亿元。
说实话,拥有这个渊源,“水立方”经营者应该感觉身上担子其实很重很重,千万不要让这么多“之最”产生所托非人的感觉才好,市场化、多元化、好好干,至少不亏损,方能不愧做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