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补贴解决不了水立方亏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01:25 来源: 北京商报

  两个月前还曾作为产业化典型在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介绍经验的“水立方”,突然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自曝千万级亏损,着实让中国体育场馆的市场化道路蒙上一丝“阴影”,似乎大型场馆即便“成功”市场化,“亏损无罪、补贴有理”也会成为行业共语。

  据媒体报道,“水立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自营业务成本税金高达9930万,自营收入8800万,需要通过政府支持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不过,翻看“水立方”年度账本,有些成本数据还是与公众的常识有不小出入,可谓“疑窦丛生”。且听“水立方”说:场馆能耗较高、维保单位多,劳动力成本高,两项合计占支出58%。事实上,“水立方”建设时,运用高新科技实现场馆节能曾是其自我宣言的一大亮点;而运营维护单位达33家之多,员工1200余人,也让没见过“世面”的普罗大众感觉不可思议。

  不应否认,“水立方”所言奥运旅游热度下降、参观人数减少三成是营收亏损的一个原因,但只有深究到“经营粗放”这一层,方有可能通过口碑营销,保持住甚至增加旅游参观、游泳、嬉水游客的流量,同时也有助于其申办赛事等多元化经营,最终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所以说,政府面对“哭穷”心要狠一些,要“恨铁不成钢”进一步促使其市场化,因为补贴解决不了“水立方”亏损,反而会增加其反正有人兜底式的道德风险,于体育产业化不利。

  在这里也斗胆给“水立方”和其“补贴方”出些主意。维保成本高企,看能不能先自己瘦下身,33家单位、1200余人看能否“归拢归拢”,能耗高不好节能的话就先“节流”;针对消费者,看能否做个问卷调查,针对问题尽可能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抱怨于奥运旅游热度下降,毕竟更多的人没看过且想看,奥运产业链也很长,至少先做好游泳会员制;至于周期性品牌赛事少,这点更要靠自己用好“国家游泳中心”的招牌,精耕市场积极争取。对于政府而言,应严禁用纳税人的钱为经营不善买单,但对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正外部性,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其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增加其收入;此外,针对文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仍在路上的现状,可以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

  不得不提的是,“水立方”是由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是参与捐赠国家和地区数最多、捐赠人数最多、捐赠资金数最多的单体建筑,涉及102个国家和地区、35万多人,总额超过9.3亿元。

  说实话,拥有这个渊源,“水立方”经营者应该感觉身上担子其实很重很重,千万不要让这么多“之最”产生所托非人的感觉才好,市场化、多元化、好好干,至少不亏损,方能不愧做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的典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