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达芬奇密码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2 01:24 来源: 燕赵都市报“达芬奇密码”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达芬奇家居称央视《每周质量调查》记者李文学联合消费者唐英编造虚假报道,并向达芬奇敲诈勒索100万元。达芬奇家居已就此向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举报,并向警方报案。央视未对此作出回应,警方是否受理尚不得知。(1月1日《新京报》)
“造假门”未关,“暗算门”又开,“达芬奇”真的深不可测?只是,争来争去,“达芬奇”的“密码”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呢?如果能够打开“密码”,里面到底藏有多少惊人的秘密?
我们说,无论是举报者还是被举报者,无论是揭黑者还是被揭黑者,要让对方信服,让对方低头,让对方让步,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而“达芬奇”自被曝光造假以来,一直没有认错,一直在为自己争辩,其总经理潘庄秀华也多次为之洒泪。现在,又曝出了央视记者敲诈“达芬奇”的消息,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其实,对“达芬奇案”而言,原本并没有如此复杂。央视《每周质量调查》作出披露以后,有关方面就应当及时跟踪调查处理,既给公众一个交代,也给“达芬奇”一个交代。遗憾的是,有关方面似乎很乐意看着“达芬奇”与媒体叫板、与公众周旋,毫无平息事态的意思,既没有很快介入调查,也没有对问题进行处理,以至于使案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收拾、越来越不可思议。
既然“达芬奇”也出手了,且有比较确凿的证据,并已向有关方面举报。这倒给了处理此案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打开“达芬奇密码”的一个通道。问题在于,接到举报的广电总局以及警方,能够尽快介入吗?能够顺着“达芬奇”的举报,将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吗?要知道,这一举报不仅涉及央视记者,也涉及“达芬奇”,更涉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同时,有关方面如果能够把“达芬奇密码”彻底解开的话,对相关职能部门也是一次触动。因为,在“达芬奇”问题上,与此案相关的职能部门,实在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虽然案件扑朔迷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密码一定是有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只是破解密码的钥匙掌握在谁的手中,现在还不好说。警方可以有这把钥匙,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也可以有这把钥匙。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谁也不太愿意主动拿出这把钥匙,那么,案件极有可能还会扑朔迷离一阵子。
不知“达芬奇”此举是虚晃一枪,还是动了真怒。我们到希望他们动了真怒,只有这样,“达芬奇密码”才有可能真正解开。而最终不管谁“倒霉”,最得益的应当是社会与公众。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愿与此案有关的部门、单位,不要再摆出“高高挂起”的姿态,而是积极主动地介入到案件的调查、处理之中,尽快把真相告诉公众,告诉所有涉案单位和人员。而相关人员,无论是否与此案有关,只要被涉案了,也就不要沉默,拿出一点勇气,将追查真相进行下去,将清白还给自己。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