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改革:出路与方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08:35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日常的公益慈善功能应该被剥离,只保留总会和各省分会。其余的组织,包括地方的和行业的,可使其与总会脱钩而“民间组织化”。
唐 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媒体报道,新上任的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发表一个讲话,题目是《红十字会要学会做好日常慈善》,赵副会长在讲话开头就提起了现在已经颇具“名人效应”的郭美美。
据赵自述,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她曾经因“郭事件”而惴惴不安,但不料国际同行们却并没有把“这种没有证据的故事”当回事。当她听说加拿大红十字会“因为输血导致将近2万人感染艾滋病”时,当场作出“你们这才是真正的故事” 的评价,身边的国际同行附和的大笑使她从忐忑中解脱。于是我们可以从言语中显而易见地看到她的释然:“红十字会的治理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个“百步”和“五十步”的故事中渲染的气氛让我感觉很难受。当然,其结论“红十字会的治理是个全球性问题”绝对没有错。但这一说法,加深了我自“郭美美”事件发生以来对红十字会产生的一些印象。
走出去看,国际红十字组织本身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公益慈善组织”。有业内人士打了个比方:红十字会好像是个政府的“备份”,在发生战争或武装冲突乃至特大自然灾害导致通常意义上的行政体系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时,这个“备份”便被激活而起到保护和救助受害者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或地区)的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或会长大多由高级别官员担任。
基于此特点,在国际上,红十字会的行政化、官僚化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恐怕就是“全球性问题”的大背景。近来,我曾多次发表过一个意见,即慈善组织的管理本来并非难事,善款如何使用要向募捐者乃至向全社会“公开透明”,交代得一清二楚……只有这样,慈善行动才是可持续的。
然而,慈善机构一旦有了官方背景,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机构无需向捐款者交代也照样能“持续”。为中国红十字会考虑,如今这样一个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化、官僚化的庞大机构,是不利于实现真正的“红十字”宗旨和目标的。尤其是红十字会还要扮演“政府备份”的角色,若失去公信力,到万一“备份”要“激活”时,麻烦就大了。因此,日常的公益慈善的功能应该被剥离,只保留总会和各省分会。其余的组织,包括地方的和行业的,可使其与总会脱钩而“民间组织化”,以别的名称重建一批公益慈善组织。
总会和各省分会应该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与“红十字”宗旨和目标紧密联系的工作。譬如北京市近年来试点的“红立方”计划:把原来集中在“999”急救中心的救护车,部分地分散到基层社区,以提高急救的效率。以此为基础,在基层社区也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机构。这样的规划设置,比起以往完全按行政区划“一刀切”的布局要合理,其可控性也会强得多。
总之,在“原来是全球性问题”的释然之后,红十字会更重要的是要做实事,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围绕“红十字”的宗旨和目标,做出自己的特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