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才:新农业也要找准突破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2 14:43 来源: 《销售与管理》杂志新农业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企业创造了不少参与竞争的机会,但真正拥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良好的盈利模式的农业企业并不多见。
文/黄知才
在我国,农业一直被视为“弱质产业”而少有人问津,由于农业投资所需的资金量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基本不感兴趣,而是普遍把目光放在增长较快、回报较高的行业,如IT、高新技术等领域。但是,这一局面在近几年得到了扭转,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支持农业的政策背景之下,农业获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量的风险资本和私募基金涌入农业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投资热潮。在资本的推动之下,传统农业的产业架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场称之谓“新农业”的变革正在进行。
新农业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企业创造了不少参与竞争的机会,然而,受制于农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不太成熟的市场环境,新农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瓶颈,是否能够突破这些挑战和瓶颈,关系到企业投资农业的成败,也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运。
新农业具备四大特征
新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因而对新农业特征的分析,必然要从与传统农业差异的角度来进行。笔者认为,新农业具有如下三大典型特征:
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长期以来,我国小农经济的模式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处于分散割裂的状态,导致农业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而这正是新农业的起点和最基本的特质。
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农产品价格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小农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由于主体力量的薄弱,难以对市场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往往是一哄而上,导致产品滞销或适销不对路。新农业重视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其产品或服务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因而能够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注重对产业链的延伸挖掘。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狭窄,产品类型单一,其产品或服务较多地集中于种植、养殖等产业前端和农产品简单加工等中端领域。而新农业注重对价值链的挖掘,除了关注产业前端以外,还不断挖掘产业链的中后端,比如农产品流通、深加工和农业服务等领域,将农业的产业价值链大大拓宽,增加了盈利的空间。
规范化的管理和对风险的严格控制。传统农业由于以个体经营和承包经营为主,管理处于粗放式状态,对于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的力度较弱,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而新农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较强。
新农业面临三大瓶颈
土地流转不易。新农业以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为前提,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土地的集中不可避免,但是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仍比较滞后,还存在不少空白地带。2005年农业部颁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但这些规范十分笼统,对流转方式、流转期限等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对相关部门如何支持土地流转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另外也缺乏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如口头流转、私自流转等)还大量存在,与土地流转相关的评估、咨询机构缺失,致使转包费、租赁费缺乏科学依据。另外,相关部门倾向于不向私营企业授予产权相关证件,而且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经营自己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新农业开展所需要的土地集中构成了制约。现实中虽有大规模“圈地”的案例(如万达在北京延庆投建面积达5700亩的有机农业园),但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利益分配不均。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其初衷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因而,在企业在投资“新农业”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自身的利益,又要让利于农户,做到企业、政府和农户三者利益的平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过于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农民利益的情况。目前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多表现为简单的买断关系,多数农户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户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由公司制定,农民所能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另外由于合同不规范,部分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不能贯彻执行,致使农户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农民参与新农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新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商业模式缺陷。近年出现的“新农业”发展热潮,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本推动,而真正拥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良好的盈利模式的农业企业并不多见。不少非农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是基于对于农业高速增长的预期,但实际上农业的收益率相对较低,不可能像其它行业那样具有爆发性增长的空间。还有一些企业把投资“新农业”演变成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圈地运动”。此外,许多地方在发展新农业时,往往只重视规模化生产而忽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缺少配套措施,如今年在广西很多种植大户大批量种植香蕉,但仓储、物流、加工没有跟上,最后导致香蕉价格暴跌,蕉农损失惨重。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缺陷造成的结果。
寻找新农业的突破口
面对新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农业企业该如何突破?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瞄准方向,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较低、具有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做深做精,二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农业企业的组织运营体系,缩短中间环节,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突破口一:瞄准方向
设施农业或规模化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对土地、日照、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低,风险可以控制,易于复制,因而受到不少资本和企业的青睐。规模化种植、养殖降低了成本,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批量生产,将农田打造成“植物工厂”或“养殖工厂”,前景诱人。目前,联想等大型企业斥资大举进入水产、养殖行业,完成了对农业的初步布局。
农产品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农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在加工环节,加工环节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以上,深加工的利润率更高。同时,农产品加工规避了生产环节可能遭受的自然风险,收益相对稳定,因而为广大的农业企业所看重。如果能够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则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长春大成集团即是以玉米深加工为主,产品包括淀粉、淀粉糖、氨基酸、植物多元醇、生化饲料和生物肥料等200余个品种,年产值达340亿元,其中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由于其开创性地提高了赖氨酸和多元醇的生产效率,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2011年被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产物,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城市郊区或周边农业区内开辟采摘园等,集采摘、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不仅可以享受田园风光,还能体验农作,感受乡土情趣。目前有人将目光瞄准了城市数以万亩计的闲置屋顶,通过将屋顶改造成菜园,打通城市绿化、蔬菜种植以及白领农作休闲三项主体功能,城市绿化与绿色经济兼顾。这项计划已开始在上海实施。
农业中介服务。随着现代服务业向农村渗透,农业中介组织将会大有可为。我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数力量薄弱,信息落后,迫切需要第三方组织提供专业的科技辅导和社会化服务。内蒙古永业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该公司以农资产品“生命素”为起点,通过构建农技服务“连锁店”,将永业的科技产品和专利技术提供给农民,同时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专业指导。永业集团设立了“永业农技服务基金”,用于支持当地农户的科技知识普及讲座,购买农业科技图书,并扶持农业致富带头人,目前,这一网络已发展到28000家。
突破口二:创新商业模式
农业是一个政策扶持性较强的行业,新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的系统性风险,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的潜在价值,在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的同时,回馈“三农”,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股份制合作社。股份制合作社是对“公司+农户”模式的改进和优化。过去的“公司+农户”模式下,企业与农户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农产品的质量风险难以控制,农民获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股份制合作社则将企业与农户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具体来说,农户以土地或其它固定资产入股,享有土地等的资本化收益,同时也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以自己的劳作获得工资性收入。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内蒙古摒弃落后的奶站供应模式,探索出“奶联社”的运营模式,即奶农直接以奶牛入股,享有奶牛的分红收益,一头入社奶牛年收益率在20%左右;奶牛的配种、饲养、挤奶、送奶全部由奶联社完成,原奶直接供应伊利等大型奶业集团。由于内部监控相当完善,奶联社所产原奶平均价格每公斤要比散户高出近1元。
农产品直供。传统农业的中间环节过长,农产品利润在经过批发商、渠道商、分销商等层层“拔毛”之后,留给生产者的利润所剩无几。直供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带来实惠。CSA即是一种典型的直供模式。CSA的全称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即社区支持农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CSA采用会员制,会员在年初预先支付一笔费用,农场按照要求生产出健康的有机蔬菜和农产品,定期配送给会员家庭。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是采用CSA模式的先行者之一,目前在国内已产生一定的影响。CSA模式作为一种定制化、个性化的农业,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其面临的主要瓶颈是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复制。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商业模式,值得推广。
全产业链模式。所谓“全产业链”是指从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养殖、加工、分销/物流、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而全产业链模式则是企业的业务涵盖以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发展模式,全产业链模式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与养殖环节,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全产业链需要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管控能力。目前采用全产业链模式的,除中粮集团外,还有新希望集团、哈尔滨中央红集团等民营企业。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中插1:随着现代服务业向农村渗透,农业中介组织将会大有可为。我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大多数力量薄弱,信息落后,迫切需要第三方组织提供专业的科技辅导和社会化服务。
中插2:全产业链模式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种植与养殖环节,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