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经媒体人张业军:美的裁员祸起大跃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7:04 来源: 《商界评论》杂志

  当扩张的初衷带着人为的欲望,以“占山圈地”的心态来进行商业操作的时候,“大跃进”往往将企业引入误区。

  ■文/张业军,财经媒体人

  美的公司此次裁员可谓“大刀阔斧”——陕西分公司270多人裁了210多人,只余下近60人;北京暖通原来是90多人,裁到44人;广州暖通原来有300多人,现在减到100多人。全国各销售公司近9000人,要裁员约8000人,仅保留约1000名人员作为厂方代表负责协助代理商开展市场运营。裁员并没有定指标,而是直接指定每个销售公司什么时候要减到多少人,准确到个位数。

  上述数据还只是销售部门的,生产制造部门的裁员早在9月就已启动。

  这次大裁员直接的触发因素是第三季度的业绩大幅下滑,同时,今年年初大举扩张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幅度远远超出业绩增长幅度。根据笔者从美的集团内部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美的制冷产品的业绩不理想,冰箱的市场已饱和,销售艰难,空调销售同比下降12.11% ,洗衣机同比下降8.17% 。以南方某区域的空调代理商为例,2012年的任务9000万,按计划到现在至少要完成全年任务的50% ,即4500万,但截至目前,此代理商才完成了20% 多,同比下滑严重。而业绩如此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作为“地头蛇”的代理商没有“安抚好”。

  美的集团近两年的膨胀一度让公众瞩目。2010年,美的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家电业龙头品牌,在这个节点上,中国的家电渠道变革也开始加剧,国美、苏宁等大连锁渠道下沉已告段落,家电制造商自办渠道的尝试也初步显山露水。而美的在经过2009年的渠道收权后,营收迅速增加,在这一年成为家电行业的大赢家。

  作为制造商和品牌商,在没有全面掌握渠道的情况下,大量的品牌推广投入,往往让渠道商占到了更多便宜。渠道收权本来是厂商与渠道商较量之下的结果,美的的巨额财富增长,实际上是对当初一批冲在前线的代理商所赢得的巨额渠道利益的分。

  然而,美的在2011年的战略则显得矫枉过正,“小区域代理+直营模式”的做法,本身就存在渠道冲突的天然弊端,而在其操作过程中,又将代理商架空,具体的市场业务都是由厂家代表直接操作,这就严重威胁到早起为美的打下市场的老代理,损害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些被逼到墙角的代理商逐渐开始将美的产品视为“鸡肋”。

  另外,美的也低估了当地代理商的实力,并且高估了通过招聘调来的厂方代表的能力。一名分公司经理对笔者说过,他负责的代理商因为被美的伤害得很深,所以基本不管市场,厂方需要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他们都是消极应付,该经理的工作很被动。

  在制造商、渠道商、消费者三方的利益博弈中,没有谁能赢家通吃。美的在业务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细分的趋势,采取的精耕细作的营销思路。总裁方洪波所提出的“人海战术”,也让美的规模迅速扩充。这本来是商业规律使然。然而,当扩张的初衷带着人为的欲望,以“占山圈地”的心态来进行商业操作的时候,“大跃进”往往将企业引入到误区。这两年在业内一度传出“美的进入哪个市场,哪里就是营销大战的战场。”营销主义大过工业精神,制造和产品研发方面,则显得不那么专注。对于美的来说,如今的大裁员,无疑到了冷静思考的关口。

  实际上,目前很多家电企业的渠道都是分两条腿走路,比如志高自建专卖店,也仍然不排除继续和经销商合作,对他们的政策不会因为他自身的话语权提高而改变,虽然家电行业有入冬的趋势,但只要能安抚好渠道经销商,不做过河拆桥的事,企业就有可能在行业冬天里不那么难过。不过,这其实是一件非常考验家电制造商商业智慧的事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