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源品涨价别只盯着老百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18:56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月初上涨的油价伤了无数车主的心,而在各地水、液化气等资源品迅速跟进的“涨声”之中,恐怕将会波及到更大范围的市民。尽管公众舆论从不会偏爱涨价的讯息,多地政府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长沙和广州调高居民用水价格,重庆计划推进用水阶梯价格制度,上海液化气零售价则已经逼近最高限价。“涨价向来不得民心,我们也很纠结,上网要被市民骂,回家还要被老婆骂! ”物价部门一位人士私下对记者笑称。在他看来,目前国内资源价格“信号灯”严重失灵,根本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其实是吃“子孙饭”。不过,资源品价格改革绝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居民使用价格的上涨,而是一揽子的系统工程。而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后,“中国制造”该如何应对被稀释的成本优势,也是必须考量的难题。

  资源品为什么要提价?

  我国是资源“负翁”

  “中国的资源品定价机制本身没有充分体现资源稀缺性和实际生产成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这种机制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发挥过积极作用,不过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资源紧张,低价格资源带来的资源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就必须进行资源品价格改革,使之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和资源品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

  这番用意,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张粒子在多种场合都表述过。作为我国电力市场方面的专家,她直接参与了我国《电价改革方案》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能源局 “十二五”能源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之一《能源市场体系建设与价格机制研究》。

  “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资源和能源都是低价格甚至是无价格的。在实现市场经济后为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为了保护环境,我们的价格上的表现就是做加法多一些、减法少一些。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则对决策层的价格干预意图做了最好注解。

  在他看来,我国人均资源确实很匮乏,“比如天然气对外因素超过了15%,并且每年还在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资源就那么多、人那么多经济还要发展,未来还应该和国际接轨。 ”

  更有专家一针见血指地出:“资源价格缺陷直接导致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占据主流地位。 ”由此看来,资源价格不是改革不改革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时机以何种方式改革的问题。

  现行定价体系有何缺陷?

  隐性成本被遗忘

  上调稀缺资源资源税税率,只是政府价格动作的一个姿势,目前还远远未调整到位。 “最大的问题是,我国资源价格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没有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使用者成本,所以出现了在资源供应日渐紧张的同时资源价格还十分低廉的怪现

  象。 ”上述物价人士者分析。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能源总效益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由过去20年的0.5迅速增长到1.0以上。上述人士认为,构成当前资源高耗能、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的资源性生产要素低价政策。

  还有分析认为,国内外资源类产品的比价关系同样存在扭曲,这就等于是为进驻相关领域的外资买单。据悉,从国内角度看,资源等上游要素价格与制成品等下游产品的价格相比过于低廉,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以及增值的部分过多地流向产业链下游。而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的资源价格基本上都大大低于其他国家,资源价格在结构性方面同样存在着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严重不对称的情况。

  在资源品价格内部,也存在比价严重扭曲的现象。记者注意到,国际通用的按热值计算的各类能源价格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比价关系大约为1:1.5:1.35,而我国实际大致为1:4:3,与其他能源相比,煤价明显偏低。

  谁该来为高价买单?

  要提民用价,请先提工资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人士都一致表示,从长远看,资源品价格改革势在必行。但这显然不意味着早晚都要实行的改革就只应该针对老百姓。价格改革的成本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

  有分析认为,资源价格提高会使物价上涨,在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还偏低的情况下,如果由居民承担,就会影响缩小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所以在没有切实提高人均收入的情况下,资源价格上涨的成本不应该由居民承担。

  “资源价格改革要与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要着手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失业养老保险等标准。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补贴,妥善安排好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孟春也持同样观点。

  张粒子也认为,以水价为例,就存在着能饮用的“好水”稀缺性更高和水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更多的矛盾,其价格改革就是涉及多方面工作的系统性工程。“考虑到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大家都有使用权,那么市场化之后,价格提高,国家财政、民政部门怎么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就很重要。 ”

  垄断企业,你怎么不给力?

  占了收益,成本扔给社会承担

  之所以国内会将资源品价格的提高经常与居民使用价格上涨挂钩在一起,其背后实质是对资源企业的无意识保护,而这些资源企业往往是国企,并占据天然资源成为垄断企业。

  “一级市场上,资源有偿出让占比较低,国家划拨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比如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矿业权是无偿获取的。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冯冰表示。有数据显示,国内采矿权约为12.6万个,而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约有7万个之多。

  在收益被垄断集团占有的同时,成本却由社会承担,这能合理吗?还是以矿产为例,记者注意到,这些垄断企业成本并未实现矿业权有偿取得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等。

  “从目前现状看,资源部门大多仍然是垄断经营。和国际上呈现几大资源巨头自然垄断局面不同,我国是行政性垄断,权利部门严格限制行业进入,设立较高的行政门槛,是否能够成为经营者和垄断者由行政权利决定而不是经营能力决定,因此,对当前的垄断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与权利部门的关系而不是提高经营能力。 ”冯冰坦言。

  他强调,当前正在实行资源价格改革,如果不能首先加快资源性行业垄断部门的改革,形成充分竞争,单纯的价格放开或以提价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但不能实现合理的价格机制,节约资源的改革预期,反而会使垄断部门通过行政垄断价格攫取高额行政垄断利润,转嫁成本给下游企业、消费者和社会,进一步扩大分配不均。

  “中国制造”何以自处?

  变相补贴应先幻灭

  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忧,资源品价格作为工业链条的最上游,针对企业的价格上调势必会影响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而失去制造业优势的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

  但在专家看来,过去所谓成本优势,其实是对出口贸易国的一种变相补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红伟就认为,基于较低资源价格的“成本优势”是沿着“资源价格低→物价低→劳动力价格低→产品价格低”路径,强化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但仅以2004年为例,我国由于能源和主要金属(钢材、铜材、铝材)价格低估所导致对国外的补贴大约为1181.67亿元-1854.54亿元,综合考虑其他要素价格的低估,资源低价造成的出口补贴可能在7236.19亿元-11356.64亿元,相当于当年出口总值的14.74%-23.13%。

  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显然成了高速飞转之盛世的幻影,“中国制造”的未来还应该依靠技术革新和结构性调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