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快评:解决血荒的根本之策在构筑公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15:39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卫生部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9月全国血液采集量增幅5.8%,与往年相比增幅下跌近一半,在北京、浙江、海南、广西等地,采集量甚至出现了绝对下降。但与此同时,全国临床用血量依旧维持高速增长。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或推广互助献血,让病人“以血还血”。(4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每年几成定势的无偿献血宣传,让公众对“血荒”并不陌生。但血液已经荒到要让病人“以血还血”,还是让人意外且震惊。血荒是怎样炼成的?天气变化、作为献血主体的学生放假、担心感染疾病、受中医理念影响认为血液珍贵……来自官方口径的各种解释遍地开花,却都未能击中“血荒”的七寸。一份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报告就称,血荒反映信任荒,83.8%的人担心献血被用来牟利。

  “献血无偿,用血有偿”,这是解救“血荒”需要面对的死结,也是公众对无偿献血投弃权票的主要原因。没错,血液的流转与使用,需要存储、运输、治疗等各种成本,无偿使用血液在现阶段也许并不可行。但这却并不妨碍在血液采集、流转与供给等环节上,保证公众对程序透明乃至监管的诉求。

  对公众来说,既然献血是一种无偿的爱心慈善行为,那么高收费的用血就必须给公众以合理解释。这跟善款的使用应该是一个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怎样监督血液链条上的采血机构及医院对血液资源的使用;怎样防止其占用社会资源去牟利;如何防止献血者的爱心和善意被亵渎……这些,都不是依靠红口白牙的解释就能说清楚的。没有白纸黑字的账单,不能把环节监管放置在阳光之下,那些若隐若现的黑洞就始终难以让公众释怀。

  事实上,流连在血液中心门外的“血头”,以及“以血还血”的病人被迫出资购买“血头”血液,甚至个别地区爆出将献血血液挪作他用,经由商业加工变成血浆制品牟利……这些故事,不仅佐证了血液市场的确存在巨大的灰色牟利空间,也隐约印证着公众所虑非虚。

  倘若不把改变“血荒”的切口放在献血慈善公信的重建上,却仅以类似“以血还血”的治标之策解救“血荒”,只会让无处筹集血液的病人既花钱买“血头”的血,又花钱用医院的血,最终对病患形成双重绑架,更可能进一步加剧“血荒”。

  “血荒”的背后,是公众对慈善公信缺失的焦虑。正如近年来发酵的郭美美、卢美美慈善信任危机所表明的一样,人们义务献出血液、捐出善款,是为了更好地将之化为公共资源,为需要的人善用,而不是让慈善机构从中牟利。倘若不能从重构慈善公信的角度入手,构筑一套完备的监管体制,让慈善公益在透明、顺畅沟通的路径上行进,雾里看花的公众恐怕只能选择用脚投票,远离慈善公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