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称金砖五国无共同经济价值观对中国无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10:39 来源: 财经国家新闻网

  “金砖五国”结合的唯一目标便是要对抗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

  “金砖四国”(BRIC)的概念由美国高盛公司在2001年提出,意在描述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金砖四国”在提出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投资界在使用的概念。但在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开始认真了。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在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南非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金砖五国”出现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变得更加正式,一年一度的金砖国家峰会是“金砖五国”最高级别的峰会。2011年4月,中国在三亚举办了五国峰会;2012年3月底,印度又在新德里做东举行了五国峰会。

  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它至少代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一种模糊愿望:想在西方发达国家虚弱的时候,在全球秩序的调整中显示新兴国家的力量,发出更大的声音。从“金砖五国”峰会发出的宣言来看,这个概念逐渐增加了一种政治组织的意味,希望以某种联盟的方式来增加对国际事务的话事权。

  不过,这个松散组织的影响力并不大。一些西方媒体评价,自从2009年该组织成立以来并未在什么实质性事物上取得成绩,更有批评者认为该峰会只不过是给领导人提供了一起拍照片和谈话的机会。更有分析者指出,“金砖五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人口总数几乎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占全球1/5的金砖五国,向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构建的世界秩序,提出了一个并不太受欢迎的挑战。

  有评论认为,五国缺乏明显的实质性的政策协议,“金砖五国”结合的唯一目标便是要对抗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一位印度的国际事务分析员表示,许多弱小的、贫穷的尤其是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拭目以待,观望“金砖五国”是否可以发展成为真正的非西方国家利益的倡导者。

  “金砖五国”无法成为一个稳定的政治联盟,更不可能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代表。任何一个稳定的国家联盟都需要有稳定的共同利益,如在军事、地缘政治、经济、价值观或制度等方面的共同性。但是,“金砖五国”恰恰缺少这些基本的共同利益“内核”,因此只能成为一个松散的五国会晤机制。

  更让中国尴尬的是,“金砖五国”内部时常会发生内讧,各国会基于本国利益而相互摩擦,甚至会发生战略上的对立。比如,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它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批评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印度在国际政治上向来与中国分歧甚大,2011年10月12日,印度不顾中国的反对,执意卷入南海之争,并与越南签署了海上油气开发协议。

  更有甚者,一向被中国视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俄罗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上并不顾及中国的感受。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计划与越南油气集团一起在南海开发两块油气区域。虽然这两个油气区块位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内,但它意味着俄罗斯将更多地介入南海地区事务。有境外媒体评价,越南正在引入俄罗斯来对抗中国。关注“金砖五国”的内讧并非在狭隘地为中国利益辩护,而是因为这些事例说明,并非每一个国家都对“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当真。从俄罗斯和印度的作为来看,金砖国家合作对中国更像是一个玩笑。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游戏,中国不玩也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