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下一步经济改革重点包括厘清价格体系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2 13:22 来源: 《财经网》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需要审慎而进,同时必须加快其他结构改革的步伐——这些改革不会因为金融领域的改革而变得更加容易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正努力实施各项新政策。最近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服务行业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大幅增加QFII投资额度以及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
在5月初闭幕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政府重申将提高国企分红水平,推动金融领域和宏观政策改革以促进可持续的、更平衡的增长,并宣布了向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举措。
中国要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最重要的经济改革是什么?我们可能会看到哪些进展?
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持续乏力。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都在或必须要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和结构调整,而新兴市场除中国体量较小、内需不足,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极其有限。
未来五年至十年要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减轻对投资的过分依赖;提高居民收入,应对来自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缩小城乡收入和服务方面的巨大差距,并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环境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
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并调整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简单地控制和分配资源、直接参与生产的方式在过去取得了高增长的成绩,在未来其效果将逐渐减弱。
最重要的经济改革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厘清价格体系,减少并消除要素价格扭曲(包括能源和其他资源价格、土地以及资本价格)。
改革公共财政,改革税收体系以促进中小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抑制污染和资源浪费、完善收入分配;重新调整各级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职责,使地方政府的角色从直接控制和分配生产性资源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平竞争的平台,以及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加强社会保障以降低居民储蓄率,刺激消费。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并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例,同时减少对国企社会服务的随机要求;进一步分离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金融领域改革,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并硬化预算约束;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深化资本市场,引入更多竞争;增加市场化工具在货币政策管理中的使用(包括增强汇率弹性)。
大多数结构性改革,都会涉及到利益在不同部门的调整和再分配,很难让所有部门都满意,改革的推进一定会有很多阻力。在重大改革上,政府往往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以控制风险和改革的成本。因此,上述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可能较难在短期内实现,而是未来三五年、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才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不过,有一部分结构性问题和改革措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应该可以较快推进。这包括对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的逐步调整、减税并且放宽准入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等。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进展,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往正确的方向迈进,尽管还不能算作重大突破。
今年我们应会看到更多类似的举措:电力与公用事业价格的小幅调整、资源税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境外直投试点等。金融领域改革如利率市场化以及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等一直是市场十分关注的话题。这些改革十分重要,并且应成为整体改革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其他基本面的改革——尤其是其他要素价格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这些金融领域的改革本身是难以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包括欧美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在财政、企业和其他结构性改革滞后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过早放开往往会引发信贷泡沫和金融危机。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可能需要审慎而进,另一方面是必须加快其他结构改革的步伐——这些改革不会因为金融领域的改革而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是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绕不过的坎。
作者为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