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吃空饷"现象死灰复燃 贠杰:治理过程谨防"一阵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7:2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导读:七省区清理出7万多名"吃空饷"人员,一年最多增加财政支出14亿元。6月25日16点,经济之声评论:治理"吃空饷"要谨防"一阵风"。

  中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已经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区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到2万元计算,这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到14亿元。

  "吃空饷"指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2005年,中央编办开展了一次吃空饷的清理活动。但清理之后,各地"吃空饷"的现象仍死灰复燃。今年3月,中央下发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表示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完成分类改革。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各省市再次推进了对"吃空饷"的清理行动。

  "吃空饷"屡禁不绝的背后,暴露出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和利益黑幕。如何才能杜绝或减少吃空饷?建立严密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学研究室研究员贠杰对这个话题作出评论。

   "吃空饷"现象反映行政法律存灰色地带

  近些年,一些吃空饷的新闻屡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比如"吃空饷15年商人变身副县长","运动员领空饷却代表外国打球"、"县委书记女儿5年吃空饷10万元"等等。这次在七个省区市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每年消耗财政支出可能达到十几亿元。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安然吃着空饷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还吃得理直气壮,主要原因是什么?"吃空饷"能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贠杰:这个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吃空饷"缺乏重视,许多人认为"吃空饷"对于机关或个人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整个政府管理而言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涉及的总金额很大。另一方面表现在性质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不能"吃空饷"本来是一个政府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吃空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而言都是政府管理严重不规范的表现。政府连自身都管不好,如何去管理社会管理企业呢?

  深层次原因反映了我们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层面存在着灰色地带,"吃空饷"可能是行政责任的问题。但不仅仅是行政责任问题,还表现在法律责任层面,法律责任层面是目前存在灰色地带的一个主要领域,导致了"吃空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解开"吃空饷"死结任重而道远

  "吃空饷"目前来看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在2005年,中央编办就开展了一次吃空饷的清理活动。但清理之后一段时间又死灰复燃。"吃空饷"屡禁不绝,根治难在哪里?

  贠杰:难点表现在方方面面,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政府管理,特别是政府编制管理和在编人员情况是否愿意公开,政府的规范性管理是以公开性和透明性为基础的,在这一点许多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做得还很不到位,这也是"吃空饷"问题产生的难点所在。

  既然前期监管预防监管已经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事后监管该怎么做?一些“吃空饷”者被发现后,当事人一般先认错,然后吐出吃进去的"空饷"。对于吃空饷,需不需要施以严厉的惩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贠杰:因为目前之所以"吃空饷"问题比较普遍,与"吃空饷"所造成的违法成本低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人不在乎或不重视,间接导致了"吃空饷"问题的泛滥,从技术角度上讲增加违法成本、增加打击力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治理吃空饷应上升至法律层面

  今年三月份中央下发了文件,表示将在五年内对全国所有的事业单位完成分类改革。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各省市再次推进了对"吃空饷"的清理行动。有人说,大凡"运动式"的集中行动,可能见效于一时,却很难割除病灶,风头一过,一切依然。那么,这一轮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来推动的消灭"吃空饷"行动能否避免这种情况?

  贠杰:运动性治理有它特殊的作用,能够增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运动性治理之后还要延续到把这种运动性治理落实到制度层面和日常层面,使运动性更常态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运动性治理是前奏,后续工作还应把"吃空饷"相关的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和行政制度层面,加强政府的监管并且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从而加强社会管理受各界监督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从综合层面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存在。

  像"吃空饷"这样的死结到底应该怎么解开?

  贠杰:首先应该增加"吃空饷"法律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第二应该加强监管,增加"吃空饷"问题的违法成本。第三一定要增强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增加透明度,让世界各界共同来关注这个问题,才能更有效解决"吃空饷"的问题。

   他方观点:治吃空饷根本之计在于彻底的改革

  根据中央编制办的统计,"吃空饷"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外出经商办企业等;二是财政供养人员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手续;三是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四是财政供养人员已经死亡,但未核销编制。

  有观点认为,治理吃空饷的根本之计,在于积极、稳健、彻底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下大力气规范权力边界及运行,不能再留下大段的灰色地带任由权力肆虐。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查处"吃空饷"难在两点:其一,人员编制不透明带来的根源性因素;其二,监管程序存在漏洞。如果管理机关只依靠被查单位的上报情况查处,相当于让他们自揭伤疤,必然会出现虚报或隐瞒。从目前媒体统计的"吃空饷"人数、涉及财政支出的数额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治理应该上升至"廉政建设"的高度。这不是简单的人员编制不规范的问题。如果被查单位明知员工不在岗,仍然利用财政拨款下发薪水,就是变相的以权谋私。在已经被曝光的个案中,有的空饷一吃就是5年、10年甚至更长,必然存在权力庇护。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应该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在一些地方,即使不存在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但由于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等造成的"吃空饷"现象,也要启动行政问责制度,从根本上铲除"吃空饷"的社会环境。对那些停薪留职、借调等特殊人员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利用门户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