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昌达上市前夕利益输送 高价收购大股东虚假出资公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5:39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本刊记者  周道

  即将开始招股申购的创业板公司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昌达”),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用于大型汽车整车制造厂或工程机械制造厂。公司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汽车制造行业,客户也比较单一。2003年成立时,华昌达的业务几乎就是为同在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做配套。2008年,华昌达超过80%的收入都是来自东风汽车体系。之所以行业、客户单一,这与华昌达实际控制人颜华、罗慧夫妇都曾经是东风汽车员工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汽车业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汽车业的发展明显放缓,增长压力在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中体现明显。因此,在上游汽车业不景的情况下,华昌达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平平甚至大幅下滑并不是意外之事。

  新股公司的包装、财务处理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投资者对此的要求已经降低到不是有没有包装,而是包装得不要太“赤裸裸”。遗憾的是,华昌达上市前夕与大股东关联公司极其拙劣的交易,完全是在挑战公众的底线。

  因为客户、业务单一,颜华、罗慧夫妇在2003年成立华昌达工贸公司(华昌达前身)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扩张。2008年11月,颜氏夫妇成立湖北大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智装备”),当时工商登记确认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从事的业务与华昌达有很多共同之处。

  大智装备自成立后,业务拓展情况非常糟糕,2009年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18万元,可以说基本上算是个空壳公司。到2011年上半年,收入也仅700多万元,净利润-23万元。但就是这样一家多年等同于空壳的公司,2010年6月30日,华昌达(当时还未进行股价制改造)以1825万元受让其全部股权。

  简单地看这一过程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我们翻看大智装备的发展过程以及仔细查看颜氏夫妇与华昌达、大智装备的资金往来情况,发现这是一起“赤裸裸”的严重侵害华昌达权益的交易。

  大智装备成立时,记者查到的《验资报告》显示,实际出资仅40万元,其中罗慧出资20.4 万元、颜华19.6万元,与200万元的注册还差160万元。

  在初次出资都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2008年12月大智装备便将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增至2000万元。到2009年1月底,当时的《验资报告》显示颜氏夫妇实际只出资703万元。虚假出资的情况到2009年11月也仅到位1033万元。一直到2010年6月,在华昌达要收购前夕,2000万元出资才补齐。

  颜氏夫妇出资、增资大智装备的资金来源如何?2008年12月、2009年1月、2009年10月、2010年5月,实际控制人颜氏夫妇分别向华昌达借款212万、293万、330万、370万元。这些借款的用途均只有一个——用于大智装备的出资。保荐人海通证券经过核查后确认,在大智装备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中,有1200万元来自于华昌达的借款,而且未收取任何资金占用费。

  简单计算一下,作为实际控制人的颜氏夫妇相当于800万元注册了一个近似空壳的公司,两年后便以1800多万元卖给了华昌达。在没有任何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占用华昌达1200万元,最终还通过这一交易获得1000多万元的收益。

  对此,保荐人以及华昌达都辩称因为当时华昌达还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然而,保荐人力图为大股东和华昌达进行的辩解非常苍白无力。保荐人认为,因为有巨额借款,“实质上是颜华、罗慧代华昌达持有大智装备的股权”,所以这一交易“未对发行人(华昌达)利益造成损害”。所谓的“专业”,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人绕蒙。如果是代持,为何会有颜氏夫妇1000多万元的收益呢?这样的“损害”只发生在改制前,似乎只是大股东左口袋到右口袋的关系,但这一“受损”的资产已经被带入到即将上市的公司中,“损害”难道没有延续吗?更令人质疑的是,一个上市前便如此“不老实的公司”,上市后还能寄望他对公众投资者利益有多大的保护吗?(股市动态分析)

分享更多
字体: